閱讀歷史 |

第237章 肉袒牽羊:為什麼說肉袒牽羊是夏商周時期最高階別的投降儀式 (第2/2頁)

加入書籤

是莒國和郯國創造的,莒國我們已經講了不少,這裡提提郯國。

郯國是大商王朝所封的一個諸侯國,是商王武丁之子的封國,定都郯地,即今山東郯城。後來,大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重新分封郯國給商紂王帝辛的長兄微子啟。

微子啟是商周時期一位大賢人,是商王朝最後一任帝王商紂王的庶兄。據說,微子啟很早就洞察到當時在西歧的周國勢力擴張迅速,且周國國君姬昌德才兼備,就勸諫商紂王要注意防範。

但商紂王我行我素,不聽微子啟的勸諫。微子啟見自己的這位王弟不修行政,以暴治民,且剛愎自用,知道這大商王朝是要玩完了,就憤而離朝。

後來,周武王伐滅紂王,微子啟率商王室宗親及大臣們向周武王投降。據說,當時微子啟實施了最高階別的投降儀式:肉袒牽羊。

在血腥的春秋和戰國時代,肉袒牽羊這樣的投降儀式多次記錄於史料,一般形式是投降者雙手反綁,袒露上身,旁邊一人牽羊,一人持菁茅,跪行至對方軍前告饒謝罪。

雙手反綁,袒露上身,表示未帶武器,不著戰袍。獻上羊,表示犒勞對方將士。獻上菁茅,表示交出祭祀權,因為菁茅是當時的祭祀用品,據說用於濾酒。這樣一番表現的意思就是絕對真心實意的投降,而不是詐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投降儀式還有一種是肉袒抬棺,雙手反綁,袒露上身,嘴裡含玉,身後抬棺。這種投降儀式表示,自己已犯死罪,甚至不敢奢求對方饒命,完全是無條件投降。

含玉是當時的一種喪葬文化,春秋時期貴族去世後,往往會在死人的嘴裡塞一塊玉,這個叫玉晗。古人相信,玉既可有效防止屍身腐爛,更有助其早日託生。所以,這個玉晗到了漢代時,往往被雕成蟬形。

之所以雕成蟬形,是因為人們覺得蟬非常神奇,它能夠褪殼成蟲,蟬蟲在地下經過一段時間,又會羽化成蟬,其生命貌似生生不息,寓含轉生、重生之意。

微子啟肉袒牽羊向周武王投降,懇請周武王保全商族香火。周武王非常感動,不但赦免了商朝舊臣和一干宗親,還分封微子啟於郯國。

當然,分封給商王朝舊臣和宗親最重要的還是商紂王之子武庚,武庚被封於今殷國。殷國,即河南安陽小屯。當時周武王還另外在殷都附近分封了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別建立了邶國、墉國和衛國,以監視武庚的殷國,史稱“三監”。

但武庚是一個有相當本事的人,他不甘心大商王朝被大周王朝取代,最終起兵叛亂。不但自己起兵,還將原本是監視自己的周王朝宗邦邶國、墉國衛國都拉下水,史稱三監之亂。最後,周公旦整整花了三年時間,平定了三監之亂。

在這場商朝遺族對大周王朝的反叛鬥爭中,武庚當然也是聯絡了自己的伯父微子啟所在的郯國,要求郯國加入反叛大周王朝的鬥爭,但微子啟斷然拒絕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微子啟被認定是對大周王朝中心不二的人。周公旦滅了殷國後,將商丘分封給微子啟,重新建立代表殷商舊朝的宋國,讓微子啟管理商族遺民,奉守商民宗祀。

微子啟獲封宋國後,無暇再直接管理郯國,就宣佈郯國從屬於宋國,成為宋國附庸。

也就是說,郯國原先是宋國的附庸國,地處山東與江淮之間,東向大海,南鄰徐國,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大周王朝鉗淮夷的一個重要軍事據點。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