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63章 端木賜的預測 (第2/2頁)

加入書籤

揪心的,是重新選定郊祭日子時,發現在接下來的四月份,沒有一個適宜郊祭的好日子!

那怎麼辦?再往後推,只能選定在五月份。幸虧五月初一是好日子,那趕快定下來。

於是,本就依禮在四月前後完成的郊祭,居然一拖就拖到了五月初一。

這意味著什麼?完全不合禮數!

完全不合禮數會如何?有人要為此承擔責任。

這次承擔郊祭不合禮數責任的,是魯定公。

公元前595年5月22日,魯國第二十五任國君魯定公薨。

詭異吧?至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這實在太詭異了。

年初時,魯定公在朝見之禮時不合禮數。郊祭時,敬奉神靈又不合禮數。於是,老天和祖先都火大了,一把將魯定公的命給收了去。

這個顯然是迷信主義,我們可不傳播迷信。但春秋最權威的史料就是這樣記載了這些事!

而且,正因為孔子新招收的弟子端木賜從禮數角度預言魯定公命不久矣,居然還言中了!

禮數,看來真的太重要了!

魯定公去世後,那位同樣被端木賜預言命不久矣的邾隱公呢?

呵呵,邾隱公活得好好的。聽說魯定公去世了,邾隱公又大老遠地從邾國跑來,親自參加魯定公的喪禮!

邾隱公確實對魯國太恭敬了,他也確實太害怕邾國會被魯國一口給吞了,所以這一次邾隱公跑到魯國來奔魯定公的喪,居然又是違反相關禮儀規定的。

因為一國之君去世,不需要另一國國君親自前來奔喪,更不需要另一國國君前來送葬。

但春秋走到了這個時候,那些個小國諸侯已經完全不再堅守所謂的禮數了。他們紛紛自己給自己降低身份地位,揹負著非禮的歷史責任,努力拍著大國諸侯的馬屁,目的只有一個:努力在這個春秋江湖活下去!

如到魯定公下葬時,即公元前495年9月,滕國國君親自赴魯國送葬。

大家都不再顧及著禮數了,孔子啊孔子,你的高階禮教學說,還有人願意接受並實踐之嗎?

但孔子仍舊堅持著,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克己復禮,如果那麼輕鬆容易的話,自己何成大師?

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吧。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