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魯哀公問政孔子(1) (第2/2頁)
兩個異姓宗族共結連理,目的是為了存續祖脈,使天地、宗廟、社稷的祭祀延續不斷。這等重要之事,主公怎可言過於隆重呢?”
魯哀公臉一紅,忙起身施禮,謙遜道:“寡人淺陋無知,請夫子恕罪。夫子所言,寡人敢不聽從?只是寡人德疏才淺,在夫子面前又不會說話,難以表達言詞,讓夫子見笑了。”
魯哀公如此謙遜有禮,讓孔子非常感慨。
他相信國君是一位有大仁大愛的人,更是一位孜孜求學的人,是一位有意好好治國理政的國君。
而自己的理念與主張,正需要透過這樣的國君宣傳並實踐之。
懷著激動的心情,孔子認真對魯哀公道:“那臣斗膽向主公再講講天子諸侯的婚姻。
主公,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婚,萬世之嗣也,理應隆重。
為天子諸侯者,內治宗廟之禮,以配天地之神;出治直言之禮,以立上下之敬。如此,於事不合規就可以更正,於國秩序有亂就可以振興。這就是為政以禮為根本的道理。”
見魯哀公還在咀嚼著自己的話,孔子舉例並解釋道:“主公,古之夏、商、週三代明君,一定尊重、愛護自己的妻與子,這是有道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為妻乃家內之主,子乃祖先之後,豈敢不敬呢?因而,君子無不敬重的。
君子言敬重,最重要的是敬重自己。因為自己是父母所衍生的支脈,怎敢不敬呢?如果不敬重自己,那就是損害父母;損害父母就是損害自己的根本。
根本受損,其枝葉也因此而受到傷害,甚至死亡。
自身、妻子、兒女這三者,百姓也像國君一樣都是有的。所以,治國之道,應透過自身想到百姓之身,透過自己的兒子想到百姓的兒子,透過自己的妻子想到百姓的妻子。
國君能做到這三方面的敬重,那麼教化就通行天下了,這是以前太王治國之道。主公若能行之,則治理國家必定和順安平。”
魯哀公非常感慨,孔子的話非常淺潔易懂。
婚姻,並非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合二姓之好,續接祖先後裔,為百姓示範,故應敬慎鄭重。
婚事禮節雖隆重,但其意義深遠。身為國君,要與妻、子一起祭祀宗廟天地,對內主持先祖祀祭,對外治理國家,敢不重視?
這正是孔子的“君子無不敬”理念,君子,不但要敬愛妻與子,更重要的是敬愛自己。
敬愛自己,是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因為自己是父母所生。
到後來,《弟子規》有言:“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讓父母親憂慮。自己做出傷風敗德的事,必然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敬重自己是基礎,然後是敬重他人,敬愛他人的妻與子。
以此禮治國,當然能使國家和順,社會安寧。
治國之前,必先齊家。
家庭幸福和睦了,社會也將變得和諧安定,國家因此繁榮昌盛。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