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3章 居喪三年:為什麼孔子堅持要守喪三年? (第2/2頁)

加入書籤

,周公旦。

二是後來遷入到魯國的外國人,這些人,往往是因犯事而流亡至魯國的。

叔梁紇的先祖,就是從宋國流亡至魯國的。

叔梁紇,子姓,孔氏,名紇,字叔梁,其較遠的先祖是大商王朝天子商湯,即正宗的殷商王室後裔。

大商王朝被大周王朝代替後,其王室後裔武庚被封於殷國。

但殷國後來叛亂被滅,大周王朝重新封了宋國給殷商王室後裔子啟,這就是宋國第一代國君宋微子,習慣上我們都稱呼他為微子啟。

宋國一開始實施的是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宋微子去世後,宋國國君之位就傳給了其弟子衍,即宋微仲。

這樣傳了15任國君,到了宋殤公時,宋國發生了內亂。

具體就是公元前710年某一天,太宰華督相繼殺了大司馬孔父嘉和國君宋殤公,迎立了宋莊公。

在這場內亂中,孔父嘉之子木金父為避禍逃亡至魯國,定居於陬邑。此後,木金父這一支就以孔為氏,這便是魯國的孔氏家族淵源。

叔梁紇正是木金父的曾孫,孔父嘉的五世孫,孔子的父親。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孔子的爺爺孔防叔為了避禍,逃到了至魯國,定居於陬邑。

按理,孔父嘉在宋國是卿大夫,那如果不出意外,其子木金父如果是嫡子的話,應繼承其爵位,其身份至少也是大夫。

一個大夫級別的人物流亡到外國,按春秋時期的慣例,應該會得到大夫級別的待遇。

所以,木金父一到魯國就成了魯國大夫,封邑在魯國的陬邑,史稱陬邑大夫。

一代代傳下來,到了叔梁紇時,魯國的各個城邑邑宰,即城邑的大夫,大部分已經從國君的臣子序列成了三桓的家臣序列,叔梁紇當時是孟氏家族的家臣。

叔梁紇行了冠禮之後,娶了施氏家族的姑娘為妻,即施氏。

這個施氏一共為叔梁紇生了九個女兒,就是生不出帶把的。

按照叔梁紇二十歲及冠結婚、兩年生一個女兒這樣計算,叔梁紇到了四十多歲,仍舊還沒有兒子。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