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96章 偪陽之戰(上):為何晉國要組織聯軍拿下偪陽國? (第1/2頁)

加入書籤

如今,中原諸侯基本歸附於強大的晉國,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盟完全鞏固了對楚國的北方屏障。現在,就得經營中原諸侯聯盟對楚國的東方屏障了。

東方屏障,主要是指日益強大起來的吳國,必須將吳國徹底拉入中原諸侯聯盟。

公元前563年春,晉國又組織了大規模的列國諸侯會盟,柤地會盟。

柤地在哪裡?今天的江蘇省邳縣西北。這裡一直以來是楚國的地盤啊,應該說是楚國與吳國接壤處。中原諸侯們膽肥得可以啊,居然直接到了楚國地盤上召開盟會?

這倒不一定,因為這些年,在晉國的大力扶持下,吳國已經強勢崛起。吳國先後進攻徐國,佔領鍾離、州來、巢國等原本屬於楚國勢力範圍的地盤,不但實力日益強大,更是與中原日益接近。

柤地,也許已經歸屬了吳國。

這一次,晉國組織了由晉國、齊國、宋國、衛國、曹國、魯國、莒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等十一個諸侯國參加的大規模會盟,目的就是正式將吳國接納進中原列國諸侯聯盟圈!

不,還有一個國家,那就是吳國。吳國是重要角色,哪能缺席?讓大家歡欣鼓舞的是,吳國國君吳王壽夢終於來了!

柤地會盟的主要精神便是熱烈歡迎吳國加入中原諸侯聯盟,共遵晉國為諸侯盟主,共同對抗楚國。這意味著,晉國為首的中原列國諸侯聯盟圈不但擴大了,而且完成了對楚國的戰略半包圍!

在楚國的北線,以鄭國為誘餌,依託鄭國重鎮虎牢關,採取四分三軍疲楚戰術,不斷引誘楚軍北上救鄭,卻總無功而返,使楚軍疲於奔命。

在楚國的東線,以吳國為利刃,借吳軍軍事素養日益提升之力,由吳軍不斷蠶食楚國在淮河流域的勢力範圍,並時不時騷擾楚國,讓楚軍三天兩頭出兵應付吳軍,卻總是損兵折將,同樣使楚軍疲於奔命。

這一次柤地會盟非常成功,魯襄公親政後第一次參加重大諸侯會盟,當然非常激動。只是,聯軍在這次會盟中,碰到了一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不願臣服吳國仍舊親近楚國的偪陽國。

於是,柤地會盟的決議中,又加了一條:拿下這個偪陽!

為何要拿下偪陽?因為柤地盟會不是什麼衣裳之會,按晉悼公命令,各國都帶了精銳部隊參加,是嚴格意義上的一次刀兵盟會。既然是刀兵盟會,那當然得亮亮兵威,如組織一次聯合軍事演習,讓楚國人看看中原諸侯之雄壯軍威。

那就以偪陽為目標,組織一次實戰演習吧。這是一個目的,當然,目的絕對不止一個。

第二個目的,就是偪陽正處於宋國與吳國之間的戰略要道。晉國要時時與吳國聯絡,以前的唯一通道是莒國,那要繞道山東再轉南至吳國,太遠了。如果直接從宋國到吳國,那要近很多。但是,偪陽一直以來就是楚國的勢力範圍,所以很難借道。那就拔了這根釘子吧。

第三個目的,就是中原諸侯聯軍如果對楚國發起突襲,除經鄭國南下外,完全可以經宋國南伐楚國。晉悼公的戰略中,就是待楚國精疲力竭時,集中原諸侯之力予以及時快速打擊,對楚國來一次外科手術式打擊,從而達到象教訓秦國那樣,讓南蠻楚國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北上中原。

如果鄭國忠心點,那從鄭國發起突襲是最好的選擇。但鄭國就是一顆牆頭草,實在不可靠,一旦條件成熟,鄭國又附楚,那就前功盡棄。鄭國的價值在於疲楚,那就另行選擇一個諸侯吧。

對晉國來說,中原諸侯中最可靠最堅定最忠心的當屬宋國,如果從宋國發起對楚國的襲擊,那就必須開啟一條從宋國直接通向楚國的通道。這條通道,便是偪陽。

如果拿下偪陽送給宋國,既獎賞宋國長期忠心追隨晉國之功,更為中原諸侯聯盟以宋國為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