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章 選擇盟友:誰強就選誰 (第1/2頁)

加入書籤

當時的春秋江湖,確實亂成了一團。公元前718年前後的春秋列國,真需要我們好好提一提了,魯國的春秋,絕對不是由魯國獨自可以掀起風雲來的。

首先是周王室。周天子現在已經是周桓王了,周平王末期,與王朝卿士鄭莊公開始有了矛盾,周平王想要分鄭莊公在王朝的權力,鄭莊公火大了,搶了王室的糧食。

周平王卻忍氣吞聲,最後服軟於鄭國,與鄭國居然搞了一個人質互換,把太子送到鄭國新鄭為人質,鄭國把世子送到王朝都城洛邑為人質。也就是說,周平王創造了一個將自己等同於諸侯的歷史,這樣的周天子,還有什麼權威可言?王室威信嚴重受到影響。

那這個時期在中原最咄咄逼人的鄭國呢?鄭國儼然成了中原新貴,手中有可以調動天子王師的特權,四處擴張,已經吞併了好幾個諸侯,地盤迅速擴大,鄭國的影響力和軍隊戰鬥力都是相當強的。

鄭國在中原的迅速崛起引發了傳統中原諸侯的警惕,對鄭國敵意最重的便是宋國。宋國是一個老牌中原強國,一貫以中原大國、周王朝尊貴的賓客自居,打心眼裡瞧不起鄭國,現在更是看不慣鄭國。

宋國的支持者非常多,衛國、陳國、蔡國、許國、戴國、曹國、南燕國等都在宋國的勢力範圍內。本來,鄭國在中原地區折騰,大家就是警惕著而已,但自從鄭國與王室有了矛盾後,宋國就認為鄭國開始失去天子的支援了,於是明著暗著給鄭國下絆子。

鄭、宋兩國結上了怨,那中原還有太平日子嗎?

公元前719年,衛國為轉移國內矛盾,聯絡了宋國。宋國立即響應,兩國號召組成了衛國、宋國、陳國、蔡國、魯國筆國聯軍討伐鄭國,包圍了鄭國都城新鄭。

但是鄭國國君鄭莊公談笑間便解決了這次危機,於是鄭國的報復也來了。

鄭國的報復首先衝著衛國來的,當時的衛國剛剛發生了弒君事件,國內大亂。鄭國討伐衛國,搶掠了衛國邊境一些城邑。衛國也算是地區老牌大國強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立即聯合了南燕國討伐鄭國。

鄭國與衛國、南燕國這三國在制邑開撕了,歷史留名的北制之戰打響。結果春秋初期第一名將鄭莊公利用靈活的戰術,採取誘敵深入、前後包抄等,大敗聯軍,其中還幾乎全殲了南燕國軍隊,把這個南燕國打得最後基本沒在春秋江湖再露過臉。

這場戰役,鄭國拉攏了郕國參與作戰。郕國與邾國一樣,都渴望一件事,那便是希望獲得周天子的爵位封賞,哪怕是提拔到子爵都無所謂。只要有了爵位,便可以擺脫附庸的地位。

以前成為魯國的附庸,也就是看著魯國的政治地位高,在周天子那裡說得上話。但是幾百年過來了,你魯國就是故意不解決自己的爵位需要問題。

現在,郕國看到了鄭國的政治地位,完全不是你魯國可以比得上的,人家那可是能夠隨時調動王師的卿士,而且顯然天子都是有些聽命於鄭國的樣子。

那就把希望放在鄭國身上,自己跟著魯國一直沒得到一個爵位問題的解決,那跟著鄭國,說不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郕國就這點要求,急需要地區諸侯支援的鄭國當然給予了口頭表示,具體得看郕國的實際行動。於是,郕國加入了鄭國一方。

郕國的參戰,令魯隱公緊張了一把,因為這個郕國其實就是魯國的附庸國。按理,魯國的附庸國參加征伐,必須經過宗主國魯國的同意。但郕國顯然沒有實施這個報批程式,魯隱公心裡很不高興。

衛國打不過鄭國,但你小小郕國居然也來惹咱大衛國,那還不教訓一把?於是,北制之戰後,衛國立即侵入郕國。

郕國是魯國的附庸國,你衛國直接侵略郕國,經過我大魯國同意了嗎?你衛國這是根本沒有把咱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