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20章 孔子最終與楚無緣 (第2/3頁)

加入書籤

楚軍兩百多年的軍規。

而楚昭王廢止這軍規的直接理由是:不仁!

春秋江湖橫空出現了一位以仁政為核心思想的孔子後,為富國強兵而渴求人才的楚昭王當然關注到了孔子。

當那些個諸侯國君普遍都在懷疑孔子的政治主張時,楚昭王卻有自己的看法。

這些年來,楚昭王近賢臣,遠小人,重獎勵,輕賦稅,提倡節儉,嚴懲腐敗,鼓勵生育,發展農桑,興修水利,練兵築城等等,許多治國理政措施,都體現著仁政思想。

也許,孔子正是楚昭王所需要的人才。

正因為如此,所以楚昭王才有了重用孔子的念頭。

但在令尹熊申、葉公沈諸梁等人的勸諫下,楚昭王無奈放棄了這個念頭。

這些事,我們在前面已講了。

這裡,之所以再提楚國這些事,是因為英明的楚昭王已經走到了他的歷史盡頭。

公元前489年秋,得知楚軍已經將孔子及眾弟子救出後,放了心的楚昭王終於在城父前線,永遠閉上了他那滿是渴求楚國重新崛起的眼睛。

此時的孔子,正走在去向楚國都城郢都的路上。他沒料到楚昭王居然就這樣去世了,而楚昭王去世前的一些細節,終於讓這位很少對諸侯國君真正感佩的聖人,感嘆道:“仁德明君也。”

據說,楚昭王彌留之際,問隨軍巫醫吉凶如何。

巫醫如實相告:“非藥石可濟。”

楚昭王嘆了口氣,喃喃道:“不是不穀懼死,大楚在不穀手中,慘敗於吳。此仇未報,不穀不甘吶。”

帳中將士,人人無不悲憤泣淚。

令尹熊申看著眾人,無助地問道:“列位大夫,誰有良策?”

巫醫細思一會,對熊申道:“大王正當壯年,得此重病,實乃上天降災禍於大王矣。有一法可解,移禍!”

說罷,巫醫將移禍之說細述了一遍。

根據巫醫所述,天降災於楚昭王,楚昭王唯有將災禍轉移到宗親重臣處,也或許可消除楚昭王病災。

如何移禍?禳祭。

禳,是消除災禍病痛之意,禳祭就是指祈禱消除災殃、去邪除惡之祭。

根據巫醫的解釋,楚昭王之病,唯有透過禳祭,將病轉移到令尹、司馬這樣的宗親重臣身上,方可痊癒。

此時的令尹,是楚昭王之兄熊申。司馬,是楚昭王之弟熊結。當時隨楚昭王一起出徵的,還有楚昭王幼弟熊啟。

三兄弟聽說禳祭可以消除楚昭王病災,毫不猶豫沐浴齋戒,向上天虔誠祈禱。

全軍將士聽聞後,均以虔誠之心向神靈祈禱,請求神靈將大王之病轉移到自己身上。

楚昭王得知情由就,感動不已,但卻立即下令,禁止禳祭。

楚昭王對令尹熊申及眾大臣將領道:“病於不穀之心腹,然汝等乃不穀之股肱。心腹之疾欲加於股肱之上,此乃無道也。不穀得病,乃不穀本就有罪,有罪就應當受罰,此乃天意,不穀又怎麼敢逃避上天之罰呢?”

眾人感佩,泣淚不已。

熊申眼噙熱淚,哀痛不已。難道,就眼睜睜看著這樣的楚王撒手而去?上天為何要如此懲罰楚國?

原因找到了。巫醫作法佔卜,終於發現,楚昭王得病是因為得罪了大河之神。如今,大河之神開始作祟,使楚昭王染病。

大河,指的是黃河,當時就叫河水。當時長河稱江水,漢江稱漢水,黃河稱河水,洛河稱洛水,依次類推。

那就好辦了,遙祭大河之神吧,求大河大神放過楚王,放過楚國。

於是,在城父的楚王宗親重臣以及數十萬楚軍將士都虔誠祭祀起黃河之神來。

楚昭王非常感動,但數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