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72章 孔子觀禮:孔子為何要去贏博之間觀看季札為兒子主持的葬禮? (第2/3頁)

加入書籤

明知公子光堤防延陵季子,仍不懼危險回國,此乃大義。

公子光即位為君,延陵季子為國操勞,受命赴列國聘問,此乃忠君愛國。

故丘說延陵季子乃知周禮之賢人,子路啊子路,看人看事,汝能不能想得深一點?”

仲由吐了個舌頭,從此不敢直呼季札之名,而按孔子之說,稱呼季札為延陵季子。

延陵季子,是因為季札食邑在延陵,又因為季札德高望重才華橫溢,是當時世人對他的尊稱。

孔子對仲由講了一個季札守信的故事。

有一次,季札奉命出使中原列國,到了徐國時,徐國國君看中了季札的佩劍。

季札也看出來徐國國君喜歡自己的佩劍,但這佩劍乃吳王為此次出使專賜給季札的,是一柄不但珍貴更有著一定外交意義的寶劍,當時不能送人。

等出使列國的使命完成了,就將寶劍贈送給徐國國君吧。季札心想。

季札出使列國返回,途經徐國時,季札就求見徐國國君,有意贈送寶劍。

不巧的是,徐國國君卻去世了。

季札帶著隨從專門赴徐國國君之墓地拜祭,然後將寶劍掛在墓地的樹上,返回吳國。

當時,季札的隨從很不解,問季札道:“公子本就沒有應允贈送寶劍給徐君,何況徐君已經去世,為何還要將這珍貴的寶劍留在徐君墓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季札道:“口雖未允,但心已承諾。承諾之事,自當奉行,此乃信也。”

仲由聽後不由對季札感佩萬分。

這裡,仲由和孔子說的吳國內亂,正是公元前515年吳國發生的弒君奪位之事。

原來,吳國先君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季札。壽夢去世前,欲傳位給最有賢名的幼子季札。但季札堅決不受,只好傳位給長子諸樊。

為了能讓季札當上國君,吳王壽夢定下規矩,四兄弟輪流繼位,直至季札當上國君。

就這樣,吳國按先君吳王壽夢遺命,實施著兄終弟及制的繼承法。

到老三餘昧去世後,季札就應該繼承君位了,但季札一生追求學問,不願擔任國君,就離開了吳國,赴列國周遊。

那怎麼辦?

吳國人只好擁立餘昧之子擔任國君,這就是吳王僚。

誰知這樣一來,老大諸樊之子公子光不服了。

如果由季札繼位,公子光沒有任何意見,但現在是你三叔去世後將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不公平。

於是,公子光發動了政變,具體講就是刺殺了吳王僚。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專諸刺殺王僚的故事,我們在吳國風雲裡講了。

公子光奪了吳國國君之位,這便是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剛繼位,聽說四叔公子季札回來了,非常緊張。他很擔心季札是來興師問罪並奪取他的君位的,於是作了嚴密的防範。

誰知,季札根本無意於君位,他只是依禮來替先君吳王僚送葬的。

這令季札的名聲更加響了,遠在魯國的孔子得知此事後,當然深深感佩。

季札雖無意君位,但對自己的祖國仍舊深深熱愛著。

吳王闔閭對自己這位王叔非常敬重,國政要事,均與季札商議。

這一次,吳國新君剛立,依禮得派出使臣赴列國聘問。季札就帶了自己的長子赴中原列國聘問。

誰知,剛完成了赴齊國聘問後,長子卻因病不治而亡。

季札強忍著悲傷,在齊國贏邑、博邑之間的山林選了一塊墓地,將其子安葬於此。

孔子為何要去觀季札主持其子葬禮?

孔子雖然在內心把季札當成自己的老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