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4章 孔子拜師:孔子為何要拜郯子為師? (第2/3頁)

加入書籤

著呢,他當然知道這些禽鳥,所以一聽就懂。

孔子對郯子道:“自黃帝以來,上古時期曾經分別以雲、火、水、龍、鳥紀事,尤其是少皞時期,以鳥紀事,以鳥命官。

國君知之如此之詳細,令人佩服。可惜現在都已經不再採用了。”

郯子道:“顓頊以後,再也沒有遠來的祥瑞,故以祥瑞紀事並作官名的傳統,就中斷了。”

孔子聽後心悅誠服,立即拜倒在地:“今聽國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丘請拜君為師!”

郯子,就成了孔子的第一位正式老師。所謂正式,是因為孔子的第一位非正式老師,正是母親顏徵在。

孔子僅僅是從郯了那裡學到了一個關於少暤鳥官的遠古知識,就甘願成為郯子的弟子,正應了後來孔子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師。

後來,孔子的學生問起孔子問鳥並拜郯子為師之事,孔子由衷感慨道:“天子失官,官學在四夷啊!”

天子失官?天子怎麼可能會失官?天子就是天子,還在那裡,他任命的大批官吏也在那裡,怎麼可能失官?

如果這樣理解,當然會遺笑大方。

孔子的感慨就是遠古時期,有著一整套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官學體制,但現在已經不講究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自然,對當時來講,就是天道。人道與天道相融合,這是令人嚮往的。

用現代的話講,自黃帝以來,上古時期曾經分別以雲、火、水、龍、鳥紀事,意味著遠古時期,曾經分別以雲、火、水、龍、鳥為圖騰,形成了一整套圖騰文化。

而郯子關於少皞時期以鳥為圖騰,向孔子介紹詳細的官制,給孔子描繪了一整套官與鳥相對應的官學文化。

在孔子看來,如今的所謂三公六卿諸事工正,給人們的感覺就是某個官員而已,知道這樣的官員是負責什麼的,但淡化了這樣的大官應具備何等的素質。

但在遠古時期,這樣的官員,理應有什麼樣的品質,從對應的鳥名中可窺一二,並以此約束指引著官員們。

這樣的官學文化,無疑是先進的!

但先進的遠古官學文化,到如今已經沒落了。

顓頊以後,各級官員不再有具體的自然事物相對應。用郯子的話講,是沒有遠方的祥瑞到來。

這個遠方的祥瑞,就是圖騰之事物。

也就是說,以前部落時期,都有圖騰。但後來,部落聯合成了聯盟,再到後來形成了天子王朝,圖騰就消失了。

大周王朝以及治下的列國諸侯,誰也不會去重視這個問題,尤其是那些大國強國。失去了圖騰文化傳承,大國諸侯們恃強凌弱,一切唯利益是圖。

對郯國這樣的弱小諸侯、人們眼裡的東夷小國來說,雖然在大環境大趁勢下不可能再實行這種圖騰文化,但內心對遠古時期的這種圖騰文化是有感情的。

這不單單是因為血脈傳承關係,更是因為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天道、對於自然的敬畏意識比現在要強。

在這種敬畏影響下,無論是部落諸侯,還是官員百姓,更加自律,為不違天道,而不擅行刀兵,不恃強凌弱,追求和平共處,和諧共生。

這正是郯國這樣的小國諸侯的理想社會,也給孔子深深震撼。

如今這個天下,如今這個社會,之所以混亂不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遠古以來的許多好文化給扔掉了,這就是禮崩樂壞!

許多文化,應該得以傳承。要傳承文化,就應該向古代學習,這就是孔子的復古思想。

當然,如果大講特講這些枯燥的玩意兒,估計沒人會聽。這裡,我們要強調的是孔子向郯子拜師學習的真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