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4章 季札勸言 (第2/3頁)

加入書籤

甚至後來西漢大文學家劉向,將宋共姬列為“貞婦”。

鑑於叔孫豹如此看重這位宋共姬,我們就講一講這個故事吧。

宋國這位叫宋共姬的太后,是魯國先君魯宣公長女伯姬。

公元前583年魯宋聯姻,伯姬嫁給了宋共公。故宋共公去世後,她就被人稱為共姬。

共姬嫁宋這場婚禮在當時非常有名,因為魯國對宋魯聯姻非常重視,婚禮極其隆重。

由於宋國是子姓,所以當時中原諸侯如齊國、衛國、晉國等都送禮送媵,單單是陪嫁的媵女就多達十二人!

這場隆重的婚禮,一應三書六證程式下來,新郎官宋共公也累得夠嗆。

終於,在最後一道程式即親迎時,宋共公突然感冒發了高燒,不能按規定赴宋國邊境迎接新娘子。

按當時婚禮規定,象親迎是要求新郎赴新娘子家門口,將新娘子接到自己家裡。

但那是對普通人的規定,新郎如果是國君,則不需要完全上門,而是派出卿大夫上門,代替自己迎親。

國君自己則在國境邊等候,將新娘子接到即可。

在魯國曆史上可能是最隆重的這個婚禮中,新娘子共姬滿心歡喜。

但當她被接到宋國邊境時,她想象中的新郎宋共公並沒有出現。

共姬當時就粉臉變色,慍意上頭:宋國不也是高度講禮的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甚至還與魯國爭商禮與周禮哪個是最完美的禮,現在倒好,居然連婚姻大事這樣最基本的禮都不講了?

如此怠慢本姑娘是小事,但堅守禮制是大事!

共姬作為當時魯宣公長女,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對周禮自然很熟悉。

既然你宋國違反禮制,那本姑娘就要幫助你們改正錯誤。

共姬不走了,她提出的理由就是必須要堅守禮制。

既然新郎生了病,那沒關係,大家就在邊境上紮營住下,等新郎官的病好後,親自來邊境迎親就是。

啊?你個娘們,怎麼那麼倔?這不是折騰人嗎?

送親的魯國隊伍和迎親的宋國隊伍所有人都懵了,歡歡喜喜來參加一場高階別的婚禮,結果搞成了這個模式。

宋共公的病看起來沒有十天半個月的好不了,難道這場婚禮也的擱淺個十天半個月?

大家對共姬都有了意見。

事情鬧大了,魯宣公接到報告後也頓足連連:女兒啊女兒,你怎麼可以這麼死心眼啊?守禮固然重要,但也要事急從權,這才是生存之道啊。

最後,在宋、魯兩國的不停勸說下,共姬不情願的答應將婚禮進行下去,被迎至宋宮,成了宋國夫人。

可惜的是,共姬當上宋國夫人沒幾年,身份就變了。

七年以後,即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因病逝世。

宋國在經歷了一場國君之位相爭後,宋共公與共姬之子、僅五六歲的公子成即位宋國國君之位,即宋平公。

共姬就這樣年輕輕時就守了寡,當然,身份變得更為高貴,宋國太后。

宋國太后共姬自小在魯國受過非常嚴格的禮法教育,一舉一動都謹慎守禮,從來不做半分逾矩的事,在宋國也嚴格恪守了禮制。

當時魯國周邊不少諸侯國如宋國、齊國等都相當開放,總有關於一國太后風流韻事流傳於列國諸侯。

共姬對此高度警惕。

為了當國君的兒子不因為自己受到任何影響,她必須時刻自警自省自重。

而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嚴守禮制。

這個嚴守禮制,當然是指嚴守當時周禮規定的對婦人的禮制,這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