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89章 孔子赴蔡(1) (第2/2頁)

加入書籤

期參與了武庚之亂,史稱三監之戰。

最終三監之亂被周公旦平定,參與叛亂的蔡叔度被流放於上蔡,原蔡國故地即祭地被天子周成王分封給周公旦第八子姬伯翔,仍稱為祭國。

只是,這個時候的祭國已經易了主,國君從原來的王子叔度變成了他的侄子伯翔,爵位為伯爵。

也就是說,原本的祭國算是亡了國,後來又重新封了一個祭國。

新建的祭國也在歷史上光鮮過一把。周昭王時,國君祭伯隨周昭王南征荊楚,卻不料在大軍凱旋迴師途中,船沉漢水,可憐的祭伯與可憐的周昭王均溺水而亡。

據說,祭伯去世後,其子謀父繼承父親爵位,並在大周王朝擔任重要官職,是當時公認的一代賢臣。

謀父雖然反對周穆王四處征伐,提出以德安邦之策,對犬戎等少數民族武裝應採取懷柔之策,但周穆王是歷史上公認的好戰分子,並未採納謀父之策。

政見不受待見,但謀父並未因此而對天子心生忿恨,反而仍舊忠心追隨周穆王四處征伐,成為大周王朝歷史上“有意見可以保留,但必須嚴格執行領導命令”的典範。

歷史進入春秋,中原小強鄭國強勢崛起,祭國被鄭國所滅,祭地成為鄭國上卿祭足的食邑。

三監之亂時,周公旦兄弟王子叔度受封的祭國已經死了。春秋初期,周公旦之子伯翔受封的祭國也死了。所以,祭國的歷史應該劃上了句號。

但故事沒完。

王子叔度在叛亂失敗後,被迫帶著一家子流亡到了上蔡。叔度之子蔡仲耳聞目睹了父親叔度參與三監之亂給整個大周王朝帶來的嚴重後果,深以為恥,他決心努力改正父親之過,以實際行動替父贖罪。

據說,蔡仲為人謙虛,舉止有禮,辦事幹練,處世低調,“胡乃改行,率德訓善”,受到了上蔡人民的好評。

叔度去世後,蔡仲繼承了家業,他在上蔡的治理深得民心,因此得到了周公旦的肯定,被周公旦舉薦為魯國卿士。

蔡仲赴魯國上任後,在魯國嚴格遵守周禮,實行德政,使魯國大治。

蔡仲為魯國立下如此大功,這使周公旦感觸極深。周公旦向天子周成王推薦,重新讓蔡國復國,由蔡仲為蔡國國君。

從此,蔡國又復活了,當時定都上蔡,今河南汝州上蔡縣。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春秋魯國風雲【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