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1章 子臧之 (第2/3頁)

加入書籤

吳國。

吳國傳了十九代,到吳王壽夢時,見自已兒子個個人中龍鳳,且兄良弟悌,非常滿意。

相比之下,四子季札的德賢才能要稍強一些,吳王壽夢也最喜愛,一直有意傳位給季札。嫡長子諸樊也沒有任何意見,但季札堅決辭讓。

由於季札堅持不肯繼任國君,故吳王壽夢去世後,諸樊繼位為吳王。

但吳王諸樊在服喪期滿後,重新提出讓位給季札。

季札再次推讓,對諸樊道:“札聽說,宋有茲甫、目夷兄弟互相讓位之德,曹有子臧讓國以成曹伯之節。

古人尚有遵節守義之德,主公本就是吳國合法合禮國君,何必謙讓君位?札雖德行不足,亦不敢接受主公之命。”

吳王諸樊無奈,只好暫時放棄讓位季札。

公元前548年,吳王諸樊在攻打楚國附庸國巢國時,中箭身亡。

為了讓季札依法依禮當上吳國國君,諸樊去世前留下遺命,傳君位於二弟餘祭,要求餘祭去世前傳位給三弟餘眜,餘眜以後傳位給四弟季札。

“哦,也就是說,季札先生現在仍舊是吳國國君繼承人?”魯昭公問道。

叔孫豹道:“是的,如今吳國國君是餘眜,下任國君應該是季札。”

“那季札說的宋國和曹國的事,又是怎麼回事?”魯昭公繼續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季札在讓位時,講到“宋有茲甫、目夷兄弟互相讓位之德,曹有子臧讓國以成曹伯之節”,這是指宋國先君宋襄公與兄長公子目夷互相讓國,以及曹國公子臧為救曹成公而放棄屬於自已國君之位。

這兩件事都是春秋史上的美談,但魯昭公卻絲毫不知,也不知這些年他是如何讀完小學和大學的。

叔孫豹在內心搖了搖頭,耐心講了這兩個故事。

宋國的事,是指公元前652年,宋國先君宋桓公病重,依禮依法確定嫡長子公子茲甫為世子。

但公子茲甫認為,庶兄公子目夷忠義德行要遠勝於己,故懇求宋桓公將國君之位傳給公子目夷。

公子目夷聽說後,堅決不肯接受世子之位。

公子茲甫再三辭讓,公子目夷乾脆離開了宋國。

公子茲甫無奈,宋桓公去世後,即位為宋國國君,即宋襄公。

曹國的事,是指公元前578年曹國內亂之事。

當時,曹國先君曹宣公在參加晉聯軍伐秦的麻隧之戰中陣亡,訊息傳到曹國,曹宣公的親兄弟公子負芻殺了世子留自立為君,即曹成公。

晉國將曹成公押送到天子那裡,詳細稟報了曹國內亂一事,請求天子同意誅殺曹成公,立曹國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公子臧為國君。

公子臧聽聞此事後,對曹國公卿大夫們道:“臧聽說,聖達節,次守節,不失節。節義是臧一生的追求,而非國君之位。臧雖不才,亦不敢失節。”

公子臧不但自已堅決不當國君,反而認為國君此時被晉國人抓走了,這是曹國的恥辱。

國君是如何得位的,那是曹國內部的事。

但堂堂曹國一國之君卻被外國人抓走,不管是什麼原因,自已作為曹國的執政卿大夫,不能在這種國恥上助紂為虐。

公子臧的意思,終於讓曹國人醒悟過來。

於是,公子臧帶著曹國一干重臣求見晉國國君晉厲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終於讓晉厲公同意釋放曹成公。

曹成公回來繼續當他的曹國國君,而公子臧為了避免受到曹成公的猜忌,主動交出卿大夫之位以及自已的封邑,自已離開曹國去宋國了。

這些故事,我們在講宋國和曹國的春秋故事時,講得很詳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