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20章 孔子最終與楚無緣 (第1/3頁)

加入書籤

只是,令孔子萬萬沒想到的是,正親率楚軍與吳軍對峙的楚昭王,在經歷了內心痛苦掙扎後,已然放棄了重用孔子的初衷。

曾經,楚昭王說,如果孔子能夠來楚國,那將獲得七百里封地。

七百里封地,什麼概念?無論這個裡是按土地面積去丈量,還是按人口基數去統計,這都是一個龐大到驚人的數字。

大周王朝建立伊始,分封姬姓王族子弟與滅商建周有功之臣,大國不過百里,中國七十里,小國五十里,稱為諸侯。

如楚國,最先獲封的,就是五十里一子爵諸侯。

如魯國,最早也就七十里之侯爵諸侯。

真正獲封百里公爵大國的,沒有幾個。

十多年前,楚國被吳國擊敗,都城郢都被破,國家差點滅亡,當時年輕的楚昭王在郢都被吳軍團團圍困中,以火象計逃出郢都,從此踏上了躲避吳軍的四處追捕之路,歷盡了苦難。

楚昭王幾位兄弟在國難之際團結一致,尤其是庶兄熊申,為掩護楚昭王逃出生天,打出楚王旗幟,將潰散的、在邊關的楚軍將士聚集起來,一邊吸引吳軍注意力排擠楚昭王,一邊借地利人和與吳軍苦苦周旋。

在那次吳楚大戰中壯烈犧牲的楚國賢臣沈尹緒之子沈諸梁,也就是孔子所熟悉的那位好龍的葉公,同樣四處收集殘兵,組織地方武裝,頑強抗擊侵略者。

更有楚國賢臣申包胥,歷盡千辛萬苦,隻身赴秦國,七日跪泣秦廷,終於感動秦國發兵來救。

取得擊敗世界第二大超級大國楚國這樣不世之功的吳軍,卻驕橫無道,在楚國犯下了累累血案和殘酷暴行,但激起楚國軍民萬眾一心,也因內部爭財奪權而矛盾激發,最終被楚秦聯軍擊敗,倉皇撤出楚國。

經歷了滅國之難的楚昭王重回郢都後,先是重用包括熊申在內的眾楚王室子弟和有功之臣,再是下令遷都,被吳軍破壞得幾無完體的百年都城郢都遷至鄀城,並將鄀城重新稱為郢都。

楚國都城雖仍舊為郢都,但原來的是今荊州紀南的郢都,如今的卻是今襄陽宜城的郢都。

楚國經歷了洗劫後,年輕的楚昭王滿懷向吳國復仇以及大國崛起之心,全身心撲在了治國理政上,他重用賢臣,富民強軍,勵精圖治,成為楚國一代明君。

而且,楚昭王在總結吳楚柏舉之戰慘敗教訓中認為,楚軍之所以戰敗,除了吳軍任用孫武為軍師出奇謀楚軍屢屢中計、吳王闔閭身先士卒吳軍戰力超強等軍事上的直接因素外,還有一個就是楚軍軍規過於嚴厲所致。

幾百年來,楚軍有一條軍規,戰敗主帥自裁!甚至,如果楚王率軍作戰失敗,不得敗回都城!

這樣的軍規,雖在一定程度上極大提升了楚軍將士在戰場上的戰鬥力,但也是一把雙刃劍!

因為一旦戰事不利,那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如楚晉城濮之戰,楚軍主帥成得臣最後發現已然中了晉軍之計,但戰事已開,他只能孤注一擲,最後導致全軍潰敗。

吳楚柏舉之戰,主帥囊瓦正是在戰事初期就屢屢中計後,最後全軍壓上,中了吳軍更大的計。當敗象出現後,他並沒有立即整頓敗軍回撤以保衛郢都,而是棄軍自個逃命去了。

要知道,吳軍僅三萬,而楚軍有二十萬!

楚軍再敗得離譜,這二十萬也不可能被全殲!

如果當時楚軍哪怕損失過半,主帥囊瓦能夠將敗軍聚集起來回撤,憑郢都數百年來經營成就的城高牆堅,絕對不致於被吳軍迅速擊破。

郢都被破,關鍵就在於當時的郢都完全成了一座空城。

主帥囊瓦為何充軍而逃?

原因就是楚軍的戰敗主帥自裁軍規。

所以,楚昭王果斷廢止了這一約束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