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7章 岳飛之死!張俊的動機! (第4/5頁)

加入書籤

(紹興十年八月上旬)】

【敕:具悉。卿勇略冠時,威名服眾。分鎮一道,使敵人無侵侮之虞;盡節本朝,致將士有忠誠之效。方資長算,助予遠圖,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請。雖卿所志,固嘗在於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於王室?所請宜不允。】

「意思是:愛卿勇猛和謀略冠絕當代,威名遠揚,令無數人都感到佩服,愛卿負責鎮守一方,敵人就不敢有侵侮的念頭,你對朝廷盡忠職守,使將士們都效仿你的忠誠,朝廷正需要依賴你的深謀遠慮,來幫助朕實現長遠的規劃,現在還沒有到息兵停戰的時候,你卻提出了告老還鄉的請求?你要是告老還鄉了,可你讓我怎麼辦?」

「這一封,按照當時情況,能夠證明是趙構親自寫的。」

「就拿這一封,與上面那兩封作對比。」

「能看出什麼問題?」

「上面兩份,很明顯的假大空,屬於官話,套話。」

「時不時還引經據典,什麼【俾參密席,庶協廟謨】,【寤寐賢佐,協濟良圖】?」

「紹興十年的這份,很明顯就接地氣許多。」

「要稱讚岳飛,直接言簡意賅的稱讚,同時,還強調,岳飛鎮守一方,對敵人那恐怖的威懾力!」

「結果,到了上面兩份,說什麼,提拔你為樞密副使,是希望你能明白朕的知遇之恩?希望努力發揮才華!」

「而且,上面兩封,還都提到了【守謙避寵】【固執謙辭】。」

「這兩個,就是一個意思,說岳飛想要辭職是因為謙讓,避嫌。」

「你見什麼時候,趙構對岳飛說過這種話?」

「還謙讓避嫌呢?」

「趙構就不會用這種語氣去說岳飛。」

「拿紹興十年這一次的不允詔來舉例,趙構直接了當的就說,你要是走了,我怎麼辦?」

「就這麼簡單!」

「還謙讓避嫌呢?謙個鬼的讓?避個鬼的嫌?」

「打了這麼多年仗,難道趙構不清楚,岳飛適合混官場?還是混戰場?」

「就因為趙構清楚岳飛在戰場上的才能,所以,絕對不會只是給岳飛一個樞密副使那麼簡單。」

「但凡岳飛是樞密使,這些話的邏輯都成立,畢竟樞密使都到頭了。」

「偏偏這樞密副使,還是受秦檜直接管轄的樞密副使,這話他就不成立。」

「說白了,這兩封不允詔,就不是趙構寫的!或者說,就不是趙構本來的意思。」

「總之,眼看著岳飛這樣不停折騰。」

「也為了防止岳飛鬧出動靜,或者發訊息去鄂州,怕岳家軍譁變,五月份,秦檜就以巡視邊防為藉口,將岳飛轉移到了楚州,也就是江蘇淮安。」

「而楚州,江淮地區,說白了,就是張俊的地盤。」

「早在當年擁立趙構稱帝的時候,他就馳騁江淮,平定淮寧,從這時候起,這楚州,就成了他的大本營。」

「其實與岳飛之於鄂州一樣。」

「所以,跟著岳飛一起去的,還有張俊!」

「說實話,岳飛不是什麼初出茅廬的愣頭青,出去巡視邊防,還用得著張俊跟著?」

「說白了,就是監視軟禁岳飛,要不然,張俊這樞密使,何必溜溜達達的跑去楚州巡邊?這不是大材小用麼?」

「南宋就三個宣撫司,張俊,韓世忠,岳飛。」

「現在,其中兩個都跑到楚州去巡邊了。」

「好家夥,不知道的還以為金軍舉國之力南征呢!」

「六月十六,張俊與岳飛抵達了楚州,張俊認為,海州城不可防守,直接毀壞了海州城,把居民都遷移到了鎮江。」

「同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