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43章 是誰! (第1/3頁)

加入書籤

傑魯諾先生換上衣服來到會議廳的時候,已經有一些家族成員聚集在這裡。

這就是大家族居住在一起的好處之一,當發生某些突發事情時,要召集人員會非常的簡單。

至少這些人不需要接到電話後梳洗一番,離開家門,到車庫裡取了車,然後開上一段距離再一層層的進入莊園,然後來到會議廳裡。

這些都不需要,人們只需要接到通知,然後洗漱,換衣服,下樓,就行了。

聯邦在家庭文化中似乎始終在規避“家庭”的本身,從孩子離開父母組建自己的新家庭開始,他們就和過去的家庭,也就是他們的父母,其他親戚有了割裂感。

明明是一家人,就因為……離開家庭獨自生活,結果從一家人變成了親戚。

聯邦的文化中也很強調這一點,但聯邦人強調的方式並不是那麼的簡單直接。。

他們強調的不是擺脫“老家庭”,而是強調人應該學著“獨立”。

聽上去好像……不是一回事,但實際上這種思想的核心就是當人思想成熟之後,應該從家庭裡獨立出去,獨自生活,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

這就是聯邦在自由和公平兩大精神之後的第三大精神——獨立的精神!

也有人說這種精神實際上源自於開拓者時代,但這種說法並不佔據主流位置,人們還是覺得,獨立生活才是正確的方式。

還有一些社會學家會舉例一些動物,比如說自然界的掠食者,它們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就會被父母趕出領地,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幫助下一代成長。

民眾們信了,也這麼做了,但割裂的家庭和親情,卻始終無法彌補。

那些老人們情願孤零零的坐在壁爐邊的搖椅上,手裡拿著十幾二十年前,或者更久以前的相片用袖子擦了又擦,去緬懷過去一家人的時光。

也不會輕易的給自己的孩子們打電話,告訴他們是時候聚一聚了。

孩子們也是如此,當然他們需要面對的東西更多,競爭殘酷的社會或者緊張的學業,加上感情生活和豐富的社交,他們不太會想起那些老人。

但是……這都是正確的嗎?

這種“獨立精神”它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其實並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縱觀聯邦的上層社會,甚至再往外擴大一圈,蓋弗拉和彭捷奧這些“傳統”國家。

每個上層社會的個體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家族,而這個大家族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居住在一起的。

他們會興建大型的莊園甚至是古堡來提供家人居住,別說父母和成年的孩子居住在一起,就算是四代乃至五代人居住在一起,都是很尋常的。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你不知道是對的,還是錯的,那麼就看看這個社會的上層那些人是如何做的,你就會明白了。

他們是不會錯的,至少大方向上不會錯。

其實真正制約人們居住在一起的,並不是什麼“獨立精神”或者“成長的代價”,而是他媽的貧窮!

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一個莊園甚至一個古堡,把一大家子上百口人塞在一起。

別說莊園古堡了,就算是大房子也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

社會中下層沒辦法把家人們放在一起生活,所以他們就得為家庭的割裂找一些理論依據和支援。

“獨立精神”以及“成長的代價”,顯然就是當下最符合聯邦價值觀的說法。

電影裡,書籍裡,人們都在這麼說,於是……大多數人就相信了。

其實他們不信也沒辦法,因為無法支援所有人一起生活的代價!

如果社會是始終向前發展的,到最後,人們應該還會重新居住在一起,而不是分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