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節 (第1/4頁)
嶽冷秋習慣性的點點頭,董原將四萬餘兵力集中在信陽,看上去是作好隨時救援南陽的準備,卻是一個進退兩便的方案。
董原真要下定決心打南陽會戰,那就不應該平庸的將兵馬分散於信陽、渦陽兩地,更應該將兵力集中在渦陽,以“圍魏救趙”之勢,威脅燕胡的後路,使其不敢傾全兵力南下打南陽。
正是淮西兵力平均的部署於信陽、渦陽、壽州三地,從裡面也就能看出淮西的遲疑來。
河中軍在汝陽大潰,面對近二十萬燕胡大軍即將像洪水一樣湧來,南陽兵馬計程車氣十分的低落。
淮西雖然經過緊急動員,兵力增加到十一萬之多,而且董原又以善治軍聞名於世,淮西十一餘萬兵馬,面貌相比兩年前,已經大的改觀。
淮西若與南陽聯合,兵力總數計有十五萬。
即使無法在野戰中獲得針對燕胡的決定性勝利,依靠桐柏山、淮河、伏牛山等險峻的地形,以及多年在淮河北岸、桐柏山北麓以及伏牛山南脈山系裡所修築的堅固城壘,打一場防禦戰,也能勉強支撐住。
燕胡騎兵及降附軍陳芝虎等部雖說野戰能力極強,但城壘以及險峻的地形,能有效彌補守軍的戰力不足。
關鍵問題是奢家殘部以及隨州羅獻成蠢蠢欲動,從襄陽、隨州,都有對南陽、信陽用兵的通道。奢家殘部以及隨州羅獻成兩部加起來,兵力高達十七八萬,他們要是參與南陽會戰,將導致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徹底的向燕胡傾斜。
在這種情形之下,南陽、淮西,哪裡還有能勝利的信心?
當然,淮西對外自然不會流露出猶豫不決的態度,要是淮西都沒有信心,難道還能指望著南陽兵馬有堅守的決心?
元翰成如此說,也是不再把嶽冷秋當外人。
嶽冷秋對元翰成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他如此閱歷,怎麼可能全無保留的信任別人?但元翰成如此說,他也推心置腹的問道:“淮西還是擔心樞密使言不由衷?”
嶽冷秋此前未聽林縛的警告,終至樅陽大敗——要是從此之後,嶽冷秋將林縛說的所有話都信以為真,那也才太幼維了。
淮西諸人終究還是怕給林縛玩弄了。
在所有公函往來裡,林縛都表示會支援梁氏守南陽,也表示如有需要,廬州兵馬隨時可援南陽。元翰成也不說是否懷疑林縛的決心,只是就事論事的說道:“樞密使處置袁州有所失策,要是淮東在江西的精銳兵馬不能及時調出來,僅靠在廬州聚結的兵馬,南陽會戰勝算還是不大……”
淮東在廬州集結的戰卒僅唐復觀、劉振之兩部,兵力不到三萬人。即使淮東戰卒天下無雙,但受限於兵力,即使投入南陽戰場,也無法改變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
而與此同時,因為江西遺留問題,淮東將有六萬精銳步卒滯留在江西境內,在這麼關鍵的時刻,竟然不能脫身北上參戰,不得不說林縛在處置袁州問題時存在嚴重的失策。
雖說從豫章歸來,從林縛那裡看不出有放棄南陽的跡象,但嶽冷秋心裡也沒有十分的自信。
南陽陷落,太后一系的勢力將徹底的給打壓下去,而淮西、荊湖,包括池州軍在內,都將受到燕胡最直接的威脅,從而在廟堂之上會完全給淮東牽著鼻子走——從這個角度分析,林縛放棄南陽確實有莫大的好處,也難怪淮西諸人會擔心林縛有沒有打南陽會戰的決心。
但是,放棄南陽,對淮東的壞處也是十分的明顯。
一旦叫燕胡攻下南陽,奢文莊、羅獻成兩路叛軍都降燕胡,屆時燕胡在西路的兵力總數將高達四十萬之巨,並且在地勢上將控制漢水、控制桐柏山、控制淮水的上游,而且奢文莊率部與燕胡大軍匯合之後,將極大彌補燕胡在水軍發展上的不足……
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