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4章 SSR級內政人才 (第2/2頁)

加入書籤

雖然寶貴,但總會無章可尋,而諸葛亮則把這些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官方的形式記錄下來,為後人參考,詳細到了在河道堵積時該挖多少寸淤泥。

丞相是個事無鉅細的人,他對細節的看重到了極致的程度,也正因為這份匠心,為後人成章法的留下了一整套治理都江堰的規範,間接活人無數。

也許每當雨季到來,河水氾濫之時,看著依然四平八穩的都江堰,四川人民都得緬懷一次丞相。

三,開源節流,鼓勵手工業,為民謀利。

士農工商,在農業社會,自古以來的統治者基本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百姓只要好好耕地為國家繳稅就滿足了。

所有的統治者無一例外都是重農抑商的,他們會千方百計把百姓圈在農田為統治階級做牛做馬,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實就說明了古代老百姓無論什麼朝代都只是統治者的“牛馬”,王朝興盛與“牛馬”何關?底層百姓何來幸福可言?

至於商人,地位最低,雖然富有,但始終被壓迫,淪為“韭菜”。

但諸葛治蜀不一樣,他不僅保障農業發展,還鼓勵百姓積極從事手工業。蜀錦本來就是蜀中的特產,由於圖案清晰,色彩豐富,工藝精美的特點得到各地階層的喜愛。

但由於是民間自發行為,而且對於百姓來說,農業才是根本,在諸葛亮之前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生產。

諸葛亮入川以後,敏銳的發現了這一“商機”,帶頭鼓勵百姓發展手工業,積極生產生產蜀錦,不僅如此,還以官方的名義從民間收購蜀錦,給百姓增加財產。

諸葛亮把收購的蜀錦大量“出口”魏吳兩國,而曹魏和東吳朝堂的上層人士更是對蜀錦愛不釋手,一時間,諸葛亮把蜀錦從民間小品牌發展成了“國際品牌”。

更神奇的是,諸葛亮還給蜀錦賦予了“貨幣”屬性。

由於蜀錦質量實在太好,而且便於儲存,無論什麼人都喜愛,諸葛亮經常以蜀錦作為軍資發給士兵,在犒賞將領時也經常用蜀錦替代金銀財寶。

而獲得蜀錦計程車兵和將領也不會因此擔心沒錢花,蜀錦出手,換啥都行。

甚至,如果有渠道,拿到曹魏換錢換糧食都不在話下。

儘管曹魏一直禁止,但是根本沒啥用,畢竟,東西好,有的是人用。

甚至,丞相北伐的軍費,很大一部分,便是蜀錦支援起來的。

這些方面說起來簡單,可是,想要真的運轉起來,靠的還是人。

畢竟,再好的政策,執行的都是人。

人不行,政策再好也沒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