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4章 軍備擴充 (第2/2頁)

加入書籤

區,來彌補兩地的人口不足問題。

在秦國不斷的消化魏國和鄭國的同時。

已經感受到巨大壓力的楚國和隨國,也開始進行著準備。

首先,兩國都學習秦國,減少軍隊數量,提高軍隊裝備和戰鬥力。

畢竟,之前的一系列戰爭已經表明,決定戰局勝負的關鍵,不一定是人數的多少,而是軍隊戰力的強弱。

秦國屢次一寡敵眾,都可以取得勝利 已經說明,有時候,人數多不但不是好處 還可能是壞處。

所以,精簡軍隊便成為了隨楚兩國共同的選擇。

而在精簡軍隊的同時,兩國都開始進行軍備擴充。

包括製造防禦能力更好的盔甲,以及生產更好的武器。

另外,隨國和楚國加大了在秦國內部的密探規模,開始瘋狂的刺探秦國的一系列政策。

比如說,秦國建立的軍事學院,秦國的冶煉,鑄錢技術。

之前之所以沒有引起隨國和楚國的注意,是因為隨國和楚國沒有意識到,這些改變對秦國有多大的影響,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秦國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他們,這些事情的好處了。

有秦國做榜樣的前提下,隨國和楚國要是還不知道照搬,那兩國就都可以找塊豆腐,集體撞死算了。

而在隨國和楚國近乎瘋狂的刺探下,秦國的鑄錢和冶鐵技術很快便被隨國和楚國掌握。

兩國在得到秦國的鑄錢和冶鐵技術以後,迅速開始了照抄。

其中,因為隨國控制了原先唐國的馬陽鐵礦,所以,隨國重點主攻冶鐵技術。

而楚國的銅礦豐富,所以,楚國主攻鑄錢技術。

隨國和楚國還互相之間有了協議,那便是,隨國利用秦國的冶鐵技術,鑄造盔甲,然後將盔甲賣給楚國,楚國則用銅錢進行購買。

這樣,隨國和楚國都可以獲得自己多餘出口的產物。

透過各佔一項的這種方式,隨國和楚國通力合作,互相扶持,用更短的時間,完成了秦國之前耗費數年時間,才得以完成的程序。

在互相通力合作的同時,隨國和楚國也都在治理內部情況。

隨國在加快消耗佔據的代地,宋地,唐地。

楚國則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內部的封君貴族上面。

楚國透過和隨國的合作,獲得了大量的財富,於是,開始著手瓦解楚國內部的封君貴族。

以加強中央集權。

而此時,秦,隨,楚,三國 都已經明白,和對方的一戰已經不可避免,所以,三國都開始了戰爭之前的一場戰爭——情報戰。

三國互相向對方國內派遣大量的密探,以進行情報刺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