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3章 先期工程 (第1/2頁)

加入書籤

秦國休養生息的同時,魏國和隨國也在消化剛剛佔據的土地和人口。

其中,隨國很快便完成了消化。

這得益於隨國更大的體量,對於魏國和隨國來說,兩國雖然在這次的聯手當中,都瓜分到了一百多萬人口。

但是,因為魏國和隨國的體量不一樣,導致兩國對於新佔地區的消化也是不一樣的。

魏國原先的人口不過四百萬,突然增加了一百多萬,對於魏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負擔,這一百多萬人要為魏國所用,需要魏國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可以。

而隨國的情況則比魏國好很多,這是因為,隨國的人口基數超過一千萬,增加一百多萬人口,對於隨國來說,其實並不是太大的負擔。

所以,在滅亡七國聯盟以後,魏國隨國都忙著消化戰果,並沒有什麼大動作。

不過,魏國和隨國沒有什麼大動作 楚國卻動作頻頻。

失去了江漢和南陽兩個核心地區的羋娉,陷入了和國內貴族的互相角力。

為了緩解楚國皇室和楚國封君貴族之間的矛盾,羋娉下令,楚國出動大軍北上。

目標赫然是剛剛佔據了大批領土,但是還沒有穩定的魏國。

楚國打算,西失北補,從魏國身上找回一些損失。

而剛剛佔領了大批土地和人口,但是還沒有穩定的魏國,便成為了楚國的首選。

楚國以投降的宋地為依託,開始向魏國佔據的宋地和唐地進犯。

剛剛結束滅七國聯盟之戰的魏國 無力和楚國對抗,只能選擇固守。

而隨國儘管已經初步穩固了戰果,但是,滅七國聯盟,讓隨國耗費了不少的錢糧,在楚國沒有主動招惹的情況下,隨國也不願意和楚國開戰。

於是,隨國坐視魏國和楚國之間爆發了激烈衝突。

在魏國和隨國開戰的時候,秦國方面,也開始了谷河徑的工程。

儘管枯水期還沒有到。

但是,谷河徑的工程可不只是建兩座攔水壩那麼簡單。

谷河徑的工程還有很多,其中包括,清理谷河徑內部。

在攔水壩完成以後,想要讓船隻通航,起碼得保證水路的安全。

所以,谷河徑原先遺留的大量石頭,必須要清理掉。

小石頭還好,還可以作為材料,放置到兩側,作為加固沿途的作用。

可一些大石頭,則沒那麼大的作用,所以,需要清理掉,而對於這些十幾米寬,幾米高的大石頭,秦國採取的清理方法很簡單,先用火燒,然後在火燒過石頭以後,往上面潑冷水。

透過火熱後突然澆淬的方式,讓石頭自行破碎,在石頭的表面和內部產生的高溫,會引起熱脹冷縮,從而使石頭產生不同程度的破裂,並且能夠擴散到整塊石頭的內部。

來方便將原先巨大的石頭變成碎石。

另外,谷河徑一些地方過於狹窄,需要將兩側山體削除一部分,以進行拓寬。

畢竟,要進行通航,水面如果過於狹窄,是不利於行船的。

李言不求谷河徑的工程完成以後,可以走樓船這樣的大型船隻,只要可以走五十料這樣的船隻,李言便足夠滿意了。

五十料的船隻有多大呢?

在秦國,一料的排水量大約是0.65噸,而一料的載重量則為排水量的一半,即一料的載重量為0.325噸。

所以,五十料的船隻,是指可以裝載16.25噸貨物的船隻。

而16.25噸,換算成糧食,則是相當於二百七十石。

也就是說,一艘五十料的船隻,其一次可以裝載二百七十石糧食,這個運輸能力,相當於四十五輛牛車的運輸量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