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7章 成規模才是出路 (第2/2頁)

加入書籤

證苧麻皮的水分,如果苧麻皮過幹,到時候漂白以後,顏色會變成粉紅色。

只要苧麻皮當中的水分蒸發的差不多時,便需要淋上清水,這個過程需要持續兩到三天。

只有這樣在漂白以後,出來的苧麻纖維才是白色的。

第六步,便是績麻,將漂白好的的苧麻纖維進行績麻,先把苧麻撕成片,然後放入水盆當中用水浸泡。

再把麻片分成細小的麻絲,將一根根細小的麻絲連線在一起,變成麻線,再將麻線挽成麻團。

第七步是上漿,在把苧麻變成麻團以後,並不能立刻上紡織機進行紡織。

因為,績麻的麻線有很多線頭,如果這時候直接進行紡織,非常容易造成麻線斷裂。

所以,上漿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將煮好的米粉漿用刷子在麻線上來回刷,直到所有麻線都變得光滑。

第八步才紡織,將上好漿的苧麻線進行紡織,織成夏布。

最後一步則是整理,對織好的夏布進行整理,包括修剪線頭、熨燙等,使其更加平整、美觀。

這便是夏布從苧麻變成布匹的基本步驟。

可以說,一個人紡織一匹夏布,其絕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出來苧麻原材料上面。

而李言打算,建立一個成規模的紡織廠。

李言清楚,單打獨鬥的紡織,效率是提不起來的,只有成規模,才可以降低成本。

就好像一些新銳武器,剛開始的時候,數量少,所以價格很高。

因為需要攤平研發成本,但是,當裝備的數量越來越多時,價格便可以降下來了。

而成規模的製造工業同樣如此,單打獨鬥的生產模式,由於單人無法大批次,成規模的進行生產,成本無法降低太多。

可當進行規模化生產以後,成本便可以有多方位的壓縮空間。

李言建立的這個紡織廠,只負責進行布匹的紡織。

而在紡織廠下面,則會有一個專門進行原材料生產的存在。

紡織廠當中的工人,只需要進行布匹紡織即可,而原材料方面,則是由其他人專門來解決。

說白了,李言就是把原材料生產和紡織分割開來,生產原材料的專門生產原材料,紡織的則專門進行紡織。

如此,不但可以加快布匹的製造速度,而且還可以保證紡織出來的布匹質量也非常好。

因為原材料生產人員和紡織人員,只需要好好生產自己所屬步驟的材料,工藝就好了,自然可以比全面發展的時候更熟練,更用心。

如此,製造出來的布匹質量自然也更加優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