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冶鐵產量增加的好處 (第2/2頁)
花費的時間不止五年。
而鐵產量不足,自然導致鐵製農具的價格居高不下。
所以,很多農民使用的農具並不算鐵製的,而是木製的,或者是石制的。
而木製的農具,強度不如鐵製的農具,這使的百姓在進行耕種的時候,效率低下。
而且,由於缺乏鐵農具,百姓開墾耕地的進度同樣十分緩慢。
所以,鐵產量的增加,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可以增加秦國百姓的鐵製農具數量。
把居高不下的鐵製農具價格打下來,讓更多的秦國百姓,擁有鐵製農具。
而鐵製農具的增加,又可以明顯提高農耕的效率,農耕效率的提高便意味著糧食產量的增加。
同時,百姓開墾耕地的速度可以更快,土地增加了,糧食產量也增加了。
所以,鐵產量的增加,對於秦國來說,可不單單是軍隊受益,百姓同樣受益。
李言的目標是,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讓秦國所有百姓,都至少有一把鐵製農具可以使用。
這可不是一個小目標,秦國農業人口占到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秦國有農民一千零五十萬。
其中,近半數農業人員是沒有鐵製農具的。
也就是說,秦國有五百萬人需要鐵製農具。
一人一把鋤頭計算,便是七百五十萬斤鐵。
以往,秦國想要湊齊這七百五十萬斤鐵,起碼得花費十幾年時間。
而李言現在則打算,用五年時間完成這個目標。
這意味著,秦國需要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將鐵產量提高至少四倍以上,才有可能完成李言定下的這個目標。
不過,已經改善了冶鐵技術的秦國,想要提高冶鐵產量,其實問題不大。
最大的問題,是鐵礦的產量能否跟得上。
之前因為冶鐵技術的限制,秦國一年開採出來的鐵礦就那麼多,突然要把冶鐵產量增加四倍,鐵礦的產量必須要跟上,不然的話,秦國就算有再好的冶鐵技術 沒鐵礦也是白搭。
所以,接下來,秦國需要考慮的便是,增加鐵礦的開採數量。
但是,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鐵礦產量要增加數倍,在如今這個時代,只有一種方法,那便是增加開採鐵礦的人數。
將原先開採鐵礦的人數增加數倍,才可以滿足秦國的冶鐵需求,而這涉及到成千上萬的人。
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解決鐵礦產量的問題,起碼得需要一年時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