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拉兩國打兩國 (第2/2頁)
隨國軍隊橫穿自己國土這種事情,鄭國和魏國可不敢幹。
而秦國和楚國一旦翻臉,楚國轉頭便可以出兵攻秦。
至於說,為什麼要拉攏最弱的的鄭國是因為,鄭國最弱。
李言言明,和楚國結盟,是因為楚國足夠強,而和鄭國結盟,則是因為,鄭國足夠弱。
鄭國雖然地不過三郡,兵不過十五萬,民不過百萬。
可是,鄭國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鄭國地方不大,可卻嚴格控制著秦國東進的道路。
秦國想要東進,最簡單的一條道路,便是走渭水和黃河。
秦國想要東進,大軍的糧食補給就必須解決。
可是,秦國和鄭國交界的邊境地區,地形複雜,山區居多。
雖然可以保證大軍透過,但是,對於糧食物資的運輸卻極其不友好。
所以,想要保證大軍的糧食物資,只有走渭水和黃河這條水路,才是最便捷有效的。
走陸路不是不可以,但是,走陸路對於糧食物資的消耗實在太大了。
運輸一斤糧食到前線,途中需要消耗五斤以上的糧食,甚至更多,這還只是短距離內的運輸,如果運輸距離超過五百里 消耗會呈幾何倍數增加。
而鄭國正好控制著渭水和黃河的連線處。
也就是說,秦國想要東出,就必須走水路。
而鄭國處於五國中心,其他各個國家不管是進行商業貿易,還是其他什麼的,都需要經過鄭國這個中間商。
而鄭國也善於利用自己中間商的身份,左右逢源。
同時,鄭國的位置確實重要,一旦有人要拿下鄭國,其他國家是不會坐視不管的。
所以,李言的策略是,拉攏最強的楚國,免除秦國最大的敵人。
拉攏最弱的鄭國,不但可以獲得交通便利,還因為鄭國勢力最弱,方便秦國控制。
同時,鄭國如果和秦國成為了盟友,那麼,楚國便不好意思再向鄭國下手。
那麼,楚國就只能把矛頭對準隨國。
讓國力僅次於秦國楚國和隨國陷入戰爭,對於秦國來說,是最有利的。
因為如此,秦國便可以放心大膽的攻略魏國。
如果說,楚國和隨國是死敵,那麼,秦國便和魏國是死敵。
兩國之間的恩怨說起來,一點不比楚國和隨國差。
大約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楚國被隨國壓制的那段時間,秦國和魏國同時開始了擴張。
兩個鄰近國家的大規模擴張,自然不可避免的會碰撞到一起。
彼時,秦國對外擴張的傳統一向是國君領兵。
秦魏的第一次交鋒,以魏國戰敗告終,但是,秦國國君卻死於和魏國的交戰。
於是,接下來,兩國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
死傷軍隊累計百萬。
多年打下來,兩國也打成了血仇,於是,秦國和魏國的關係是最差的。
秦國不可能和魏國聯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