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8章 攻南陽的困境 (第2/2頁)

加入書籤

物資,援軍,可以沿長江西進,進入襄江,然後再入白河,一路進抵宛城。

儘管說,楚國腹地距離南陽地區畢竟遙遠,但是,有水路為依託,楚國的物資補給條件,遠超秦國的補給條件。

而有水路的支援,楚國大軍在南陽,就算打不贏秦軍,也可以依靠更快的兵力調動,更充足,成本更低的物資補給,來和秦國打持久戰。

在有水路依託的情況下,楚國完全耗的起,相反,秦國卻耗不起。

別看從洛水到宛城不過大約四百里的直線距離,可是,在四百里陸路運輸,足夠累死秦國了。

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計算,那便是,四百里路程的補給線,如果由運糧民夫來進行運輸,以一天四十里計算,那麼完成一次運輸需要花費十天時間,加上返回的時間,則為二十天。

秦國有規定,民夫每次運糧為六鬥,七十二斤。(民夫還要攜帶其他東西,不可能所有負重都用來運輸糧食。)

而一名民夫,一天消耗三斤糧食,這樣,完成一個為期二十天的往返運輸,便需要吃掉六十斤糧食。

這樣,一名民夫出發時裝載六鬥糧食,等到了目的地,只剩下了一斗。

而維持一支一萬人的軍隊日常需求,不算馬匹這些牲畜消耗,一天最少要三萬斤糧食。

如此,為了維持一萬軍隊在宛城一天的作戰,需要調動民夫兩千五百人。

想要一直維持一萬人的軍隊,那麼,負責運輸的民夫最少需要五萬人。

這還沒有計算馬匹,這些牲畜消耗的糧食,如果算是馬匹,消耗會更大,畢竟,一匹戰馬,一天吃掉的糧食,比得上好幾名士兵了。

另外,這僅僅只是運輸糧食需要的民夫,如果算上其他物資,想要保證一萬人的持續作戰,至少需要六萬民夫。

這還是理想狀態情況下的人數需要。

而秦國從北面進攻南陽地區的第三個問題,則是,在南陽以東的地區,曾經是魯國的領土,而如今 魯國已經成為了楚國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哪怕秦國真的要打南陽地區,並且真的不顧進攻南陽地區巨大的消耗,秦國的補給線依然不安全。

因為,楚國佔據的魯國領土,相當於在南陽東面,形成了一個突出部。

這個突出部對於從北面進攻南陽的秦國大軍而言,是極其危險的。

因為,楚國軍隊不但可以依託這個突出部,對秦國補給線進行攻擊,如果兵力足夠,楚國還可以把進攻南陽的秦國軍隊,堵死在宛城一帶。

所以,從南陽攻楚,對於秦國來說,不是一個好選擇。

那麼,秦國剩餘的攻楚路線,就只剩下沿長江而下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