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8章 攻魏,攻鄭 (第2/2頁)

加入書籤

關的運輸能力 將無法保證幾十萬大軍的補給需求。

至於另外三條路線,還不如汜水關呢!

要知道,徑代表的意思,可是小路。

對於不同的道路狀況,是會使用不同形容詞的。

像可以容納三輛馬車並駕齊驅的叫路,可以容納兩輛馬車的叫道,而只能容納一輛馬車透過的,則是渝,而只能容納一輛獨輪車透過的,則被稱為徑。

所以,有時候看到一些道路的名稱,就可以知道其的大致狀況。

比如說,太行八徑,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這八條路線的透過性是非常差的,基本只能滿足獨輪車通行。

而另外三條路線也是如此,能被叫徑,就說明,根本無法滿足車輛透過,只能用獨輪車進行運輸。

由於進攻魏國惡劣的補給情況,所以,不少人傾向於先打鄭國。

只要拿下了鄭國,那麼,秦國便可以依託黃河走水路,解決攻魏的補給問題。

可要打鄭國也有問題,那便是鄭國已經堵死了秦依託水路打鄭國的路線。

護城,溫縣組成的防禦體系,讓秦國想要突破封鎖 進攻鄭都,難度不小。

而且,一旦秦國進攻鄭國,魏國一定會進行支援,不管是給糧食還是自己派軍隊,對於秦國來說,都是麻煩事。

這也是為什麼秦國有很多人想要先攻魏的原因,拿下了魏國,鄭國位於黃河的護城,溫縣防禦體系就崩潰了。

同時,鄭國也沒有了魏國的支援。

一時間,攻魏還是攻鄭,議論不休。

不過,正在看地圖的李言,卻注意到了一個地方。

谷河徑。

這是三天徑之一,根據地圖上面的描述,谷河徑有小河流淌而過,只是,谷河徑流淌的小河屬於山間小河,水流湍急不說,還時常斷流,一年裡面,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斷流或者是小溪狀態。

滿足一些運輸的用水需求沒問題,但是,想要承擔水路運輸糧食物資,根本不可能。

不過,李言卻有一個想法。

只是,這個想法目前還不成熟,所以,李言並沒有提出來。

關於是攻魏還是攻鄭的討論並沒有得出什麼結論。

畢竟,這是一件大事,哪怕有了定論,也不是短時間可以決定好的。

在下朝以後,李言卻悄悄派人前往了谷河徑。

李言想要知道谷河徑的詳細情況,只有瞭解了谷河徑的詳細情況以後,李言才能知道,自己的計劃能不能成功。

“陛下,左丞相在外求見!”

“宣!”

如今的秦國,有左右兩位丞相,地位更高的右丞相,自然是諸葛亮,而左丞相則是羋丹。

羋丹畢竟是一個人才,在和李言鬧過矛盾以後,李言在攻楚回來以後,便封其為左丞相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