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鐵鍋鑄造 (第2/2頁)
在泥模烘製並乾燥以後,再用泥捏造熔鐵爐,爐膛要像個鍋,用來裝生鐵和廢鐵原料。
爐背接一條可以通到風箱的管,爐的前面捏一個出鐵嘴。
每一爐所熔化的鐵水大約可澆鑄十到二十口鍋。
生鐵熔化成鐵水以後,用鑲嵌著泥的帶手柄的鐵勺子從出鐵嘴接盛鐵水,一勺子鐵水大約可以澆鑄一口鐵鍋。
將鐵水傾注到模子裡,不必等到它冷下來就揭開外模,檢視有沒有裂縫。
這時鍋身還是通紅的,如果發現有些地方鐵水澆的不足時,馬上補澆少量的鐵水,並用溼草片按平,不讓鍋留下修補過的痕跡。
生鐵初次鑄鍋時,需要這樣補澆的地方較多,只有用廢鐵鍋回爐熔鑄的,才不會有隙漏。
鐵鍋鑄成以後,辨別它的好壞的方法是用小木棒敲擊它。
如果敲出的聲音像敲木頭的時候那樣沉實,說明這就是一口好鍋,如果有其他雜音,就說明鐵水的含碳量沒處理好造成鐵質未熟或者是鐵水中雜質沒有清除乾淨,這種鍋將來就容易損壞。
因為鑄造鐵鍋的泥模基本屬於一次性用品,所以鐵鍋的生產成本也算不得低,只是,比起完全依靠鍛打的生產來說,鑄造已經是很低的成本了。
至於說,鐵鍋造出來有什麼用?
那用處可大了,有了鐵鍋,最明顯的便是,燒飯更容易了,炒菜也更好吃了。
以往,不管是肉還是蔬菜,基本上都是一通亂燉來解決的。
而燉食物,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便是消耗的燃料比較多。
在如今這個時代,燒飯用的便是木頭。
而如果全面普及開鐵鍋,那麼,便相當於減少了木頭的消耗。
打個比方,秦國十萬大軍出征,和敵國對戰。
想要保證十萬人吃飽飯,除了充足的糧食,你還得把燃料供應上。
以現在秦國軍隊當中,常見的烹飪工具為例,按照煮熟一斤粟米大約需要四到五斤的燃料來計算,十萬人一天消耗三十萬斤糧食,那麼,就需要一百二十萬到一百五十萬斤燃料。
而如果使用鐵鍋,則可以把燃料消耗減少到九十萬斤左右。
要知道,大軍出征,長時間對峙,必然需要後方進行燃料運輸,畢竟,戰場周圍的木材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消耗殆盡,甚至一些極端情況,對方會將樹林燒掉,以防止敵軍獲得燃料和木材。
而用鐵鍋可以減少燃料運輸負擔,這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大軍出征,每一個運力都是在消耗國家國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