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人才是限制披甲率的關鍵 (第1/2頁)
對於楚皇這種好處他拿,壞處給我的行為,楚國的封君貴族,巴不得看到楚皇實力大損。
因為,只有楚皇實力大損以後,他們這些封君貴族才可以壓制楚國皇室,從而為自己謀求更多的利益。
正是因為如此,此時的楚國,明明還有巨大的軍事動員能力,卻無法立刻轉變成為戰爭潛力。
翌日。
方賢太以三萬秦軍留守,護衛秦軍物資補給,並保證秦軍退路,同時,還保留了一支預備部隊。
緊接著,方賢太指揮秦軍五萬,渡過滾河。
而景兼併沒有對秦軍展開半渡而擊的行動。
首先是,滾河此時算不上天險,秦軍實際上完全是淌過河的。
楚軍半渡而擊的意義不大。
而景兼也選擇率領楚軍六萬五千,前來迎戰秦軍。
兩軍十幾萬人,在滾河以北展開陣型。
“進攻!”
秦國雖然人數更少,但是,卻是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方。
景兼看向秦軍,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因為,秦國第一批出戰計程車兵,居然是精銳的重甲步兵。
八萬秦軍的情況,景兼已經探查清楚了。
此次,秦軍雖然兵力少於南陽地區的楚軍,但是,卻是拿出了精銳,整整兩萬精銳的重甲步兵。
外加三萬披甲戰兵,另外三萬人,同樣裝備非常好,穿戴的是秦國軍隊新裝備的紙甲。
也就是說,八萬進攻南陽的秦軍,披甲率是百分百。
要知道,披甲率代表的,可不單單只是一支軍隊的裝備情況。
限制一支軍隊披甲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盔甲的製造成本。
對於一個集權國家來說,高成本的盔甲,其實並不受限制軍隊披甲率的原因。
因為,哪怕是楚國這樣內部沒有完成全面集權的國家,儲備的盔甲數量,其實也是足夠滿足大多數軍隊的需求的。
真正限制軍隊披甲率的,其實是士兵本身的情況。
盔甲這種存在,儘管可以保證士兵在戰場上面的生存在機率,但是,你想要穿戴盔甲,不是說有盔甲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你得負擔的起盔甲所帶來的重量。
以一件身甲為例,身甲主要保護士兵的主體軀幹,以保護胸口和背後為主。
一件這樣的身甲起碼有十斤重。
如果不算其他盔甲部分,再加一個頭盔,起碼在十五斤左右。
你以為這就完了?
盔甲沒了,還有武器呢。
以一名弓箭手為例,一名弓箭手普遍帶三十支箭,平均重量是一百一支,如果是一些特殊箭支,比如說破甲重箭,重量還會更重。
三十支箭的重量便是六斤,加上弓和其他一些物品的重量,起碼在九斤左右。
然後,一名弓箭手,起碼得有一把短刀護身吧?
一把短刀普遍在兩斤左右。
這樣算下來,一名身穿身甲的輕兵,其武器加盔甲的負擔,便超過了二十斤。
如果再加上礪石(磨刀石)、大觿(解繩結的工具)、氈帽、氈裝、行藤,水壺,口糧這些,總負重起碼在四五十斤。
也就是說,如果不算盔甲的重量,正常負重,都得三四十斤。
你要帶著那麼多的負重行軍打仗。
再加上盔甲,你在穿盔甲的情況下,負重四五十斤,或許可以和人打一會,但是,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是不可能持久的。
所以,真正限制軍隊當中,披甲率的,其實是士兵本身的身體素質。
八萬秦軍,人人披甲,就說明,這是八萬戰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