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蓄水水庫 (第1/2頁)
“陛下,這是老臣制定的我大秦軍隊以後的待遇。”
南陽之戰結束以後,李言便有一個想法,那便是,削減軍隊的數量。
此時的大秦,常備軍四十萬,加上各個地方軍隊,總人數近百萬。
雖然說,現在秦國軍隊的待遇不是很高。
但是,百萬大軍的消耗是巨大的。
而攻略南陽期間,李言發現,秦軍可以用八萬擊敗十幾萬楚軍。
於是,李言便希望,透過減少軍隊數量,但是提高軍隊質量來緩解秦國面臨的軍隊人數過多問題。
按照李言的計劃,秦國將會大規模減少各地方駐軍。
挑選各地精銳士兵,成為秦國的常備軍隊。
李言打算將秦國軍隊的數量,控制在五十萬左右。
這五十萬是可以身披鐵甲,隨時拉出來和敵軍廝殺的存在。
說白了,李言要的是五十萬戰兵。
所以,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李言決定,改變秦國現有軍隊的模式。
之前 秦國軍隊對外戰爭,往往是常備軍加上臨時徵召的地方軍隊。
這其中,常備軍是精銳,臨時徵召的地方軍隊,更像炮灰,輔兵。
而每一次大戰,死亡的主要人員,恰恰是臨時徵召的地方軍隊。
畢竟,他們裝備差,訓練差,戰力低。
死亡率高自然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不過,滾河一戰,讓李言意識到,在大多數情況下,精銳的戰兵,才是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
所以,李言才有如今的想法。
李言拿過羋丹的報告看了起來。
在羋丹的報告中,秦國軍隊會進行改變,其中,步軍維持在三十五萬的規模,水軍維持在七萬的規模,而騎兵,則維持在八萬的規模。
這五十萬軍隊,將成為秦國的常備軍。
待遇會比之前提高很多,首先是軍餉,改編以後的秦軍士兵軍餉,從直接發糧食,布帛,改為了發錢。
每一名士兵一個月的軍餉是三百文錢。
這是固定的軍餉,另外,每到冬天和夏天,都可以領取一套冬裝和夏裝。
此外,在冬天,士兵還可以得到額外的一些錢,比如說,在冬天,每個月還可以額外領到一百文錢,用於購買煤炭等燃料。
而士兵所需要的糧食,則由國家承擔。
對於這個標準,李言並沒有什麼意見。
……
秦?大刀闊斧的進行軍隊改革這件事情,自然瞞不過其他國家。
不過,對於秦國大量減少軍隊人數這種做法,其他國家表示不是很瞭解。
不過,相比於關注秦國軍隊的人數問題,這段時間,其他國家對於秦國軍隊擁有的一些武器裝備,更感興趣。
像紙甲這種盔甲,讓其他國家非常有興趣。
畢竟,紙甲這種盔甲,重量輕,防禦能力也不算差,生產還簡單,實在是很誘人的東西。
不過,其他國家也明白,想要大量裝備紙甲,得先解決紙張的問題,沒有大量廉價的紙張,拿什麼低成本的製造紙甲。
所以,這段時間,各個國家都希望把秦國的竹紙製造技術拿到手。
不過,因為秦國的竹紙製造採取的是流水線生產,單一工匠只知道造紙過程當中的一步而已。
所以,想要了解竹紙製造過程的全部內容,需要將所有制造過程當中涉及的工匠全部弄到手。
因此,各國目前還無法全面瞭解竹紙的製造過程。
而相比於竹紙的製造,其他國家更在意的其實是陌刀的製造技術。
此次秦伐楚之戰,秦軍當中,武裝陌刀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