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補給的艱難 (第2/2頁)
谷河徑東端出口,遠離黃河,這代表,不管是秦國還是魏國,都無法利用黃河進行水路補給。
雖然說,魏國方面因為是平原地帶,補給比山地容易,但是,秦軍在谷河徑東端和魏軍交戰,魏國同樣無法利用水路進行物資補給。
因為,在秦魏兩軍對峙的戰場周圍,可以使用的水路運輸路線,最近的也有三百里的路程。
這代表,魏國的水路運輸只能到達距離戰場三百里的地方,然後就需要使用陸路進行運輸。
三百里的陸路運輸,足夠讓魏軍付出巨大的代價了。
而魏國為了維持這三百里的路程,已經調動了全國絕大多數青壯年。
一些地方甚至已經將成年壯女編入到了補給部隊當中。
不過,魏國依然在咬牙死頂。
而秦魏兩軍在進行對峙的同時,秦國方面,卻從三十萬大軍當中,抽調了數萬人,去幹一件事,那便是,挖掘河道。
秦軍調動五萬人,從谷河徑東端出口的位置,沿著之前運輸糧食的甬道,開始進行挖掘。
秦軍耗費大半個月的時間,挖掘出了一條寬兩丈,深一丈的水道,用來作為補給運輸的路線。
儘管水道不算寬大,但是,用於走一些幾料的小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就算是幾料的小船,其的運輸能力,也超過了陸路的車輛運輸。
透過挖掘水道,秦軍進一步減少了大軍的補給成本。
而魏國方面,因為國力差距,哪怕魏國也想學習秦國,挖掘水道 作為補給運輸方式 可是,國力的差距,讓魏國維持現有局面,都已經是捉襟見肘了。
那裡還能抽調出大量人力,學秦國挖掘水道。
何況,想要挖掘運輸用的水道,除了人力,還需要大量的工具,別的不說 單單是挖掘需要的鐵製工具,就不是魏國可以負擔的。
魏國有限的鐵產量,要優先供應前線大軍的消耗。
畢竟,秦魏兩軍在邊境,可不是每天吃乾飯的,雙方互相射箭,派出騎兵什麼的,都會消耗鐵。
而隨著秦魏兩軍的不斷對峙,時間慢慢的來到了冬天。
而在進入冬天以後,秦魏兩軍之間的補給情況,變得更加嚴酷了。
雖然說,在天氣變冷以後,秦國停止了派遣騎兵劫擊魏國補給線的行動。
但是,魏國的補給運輸情況,並沒有多少好轉,秦國騎兵是不再騷擾魏國的補給隊伍了,但是,寒冷天氣帶來的影響,可比秦軍騎兵劫擊帶來的還要大,這讓魏軍的補給情況,和之前相比,變得更加困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