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25節 (第1/3頁)

加入書籤

但是,柳山一言不發。

童巒轉回身,向方運一抱拳,道:“下官管教無妨,還望方大將軍寬恕。”

“小事一樁,無妨。童將軍,玉陽關不可一日無主,請您回返鎮守。”方運道。

“下官遵命!請方大將軍代末將向太后問安,末將告辭。”童巒又向方執行了一個軍禮,也不理會柳山,轉身率領親衛軍離開。

最後,二十萬鷹揚軍精兵只剩下十四個沒有兵權的進士或翰林將軍,目光一片茫然。

到了這種時候,許多人也已經意識到,童巒是故意把柳山的心腹將領帶到寧安城,消除玉陽關最大的隱患。

所有人腦海中冒出四個字。

兵不厭詐。

當年童巒所謂因孫子死亡而投靠柳山,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兵家手段。

眾多讀書人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那一年,方運連中童生、秀才、舉人和進士,是方運最輝煌的一年,甚至也是人族最輝煌的年代之一。

沒有人注意到,在方運光芒的之後,有這樣一位兵家人忍辱負重,以孫子死亡為契機,毅然決然投身柳山陣營。

今日,在景國最需要的時候,童巒完成自己的使命。

自始至終,童巒都沒有向誰說過。

太后不知道,景君不知道,姜河川不知道,李文鷹不知道,方運也不知道。

做完這一切,童巒一句邀功之言都未說,彷彿這一切都那麼尋常。

這些年揹負的罵名,失去親人的悲痛,都無法撼動他的兵家之心。

眾多景國軍人望著那遠去的背影,默默行禮。

直到這個時候,眾多兵家讀書人才明白,何為兵家人,何為讀書人!

方運目送童巒遠去,看向柳山。

柳山哪怕竭力掩飾,眉目間也流露出憤怒的痕跡。

連方運都在第一時間發覺鷹揚軍與童巒的異樣,柳山必然也能發現,但在方運下調令試探的時候,柳山一言不發。

即便是最不精通兵法之人也能猜到,童巒把柳山嫡系帶到這裡,那就是已經做好柳山翻臉的準備,等著柳山舉事兵變。

一旦鷹揚軍將領抗令不遵,那方運必然會第一時間屠光所有將校,甚至可能屠盡二十萬大軍。

這樣雖然有損失,但本質上只是減少了二十萬人,對玉陽關和景國的影響微乎其微。

等慶國收到訊息,沒有鷹揚軍舉兵討伐景國的檄文,沒有通令天下,什麼都做不了。

最終,柳山選擇了等待。

現在留在玉陽關的將領,沒有一個是柳山心腹,或是童巒的人,或是非左相黨中堅,絕不可能發動兵變。

這也意味著,柳山失去鷹揚軍這個強大的依仗。

柳山只能繼續等待,等寧安城失守,等玉陽關失守,等京城失守。

分佈在寧安城各處的大儒與大學士已經透過官印看到南城門外發生的一切。

每個人都發現,柳山那如鷹狼一般的目光,終於暗淡了許多。

第2007章 國運顯威

但是,在他眼睛的深處,依舊有不屈的火焰在燃燒。

“老夫告辭。”

柳山說完,登上馬車,回到寧安城中。

一眾左相黨人愁眉苦臉跟著離開,包括從玉陽關趕來的鷹揚軍將領。

方運遠望南方,看著越來越小的鷹揚軍隊伍,輕輕鬆了口氣,轉身進入馬車。

玉陽關的地位至關重要,連線寧安與京城,一旦玉陽關被攻破,那景國就會成為十國曆史上被蠻族包圍京城的國家,遺臭萬年。

馬車的車輪碾壓地面,骨碌碌響著,方運則陷入沉思。

蠻族明天便可兵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