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70節 (第2/4頁)

加入書籤

宋國也只是殘存,也不足以證明孔子的對錯。孔子學過周禮,現在廣為流傳和使用,所以,孔子不去遵從夏商之禮,而遵從周禮。”

“很多人認為,孔聖之所以遵從周禮,是因為周禮完善,而夏商兩禮殘缺。但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今用之’。有人說,這是在說孔聖自己用,大錯特錯。聯絡其他書中孔聖對禮的看法,本聖在《中庸新注》中說過,孔聖不是不喜歡夏禮,也不是不喜歡商禮,而是他認為,夏商的禮教不能適應新的時代,已經被歷史拋棄,即便殘存,即便孔聖自己知道,也沒有用,根本無法推行傳播。周禮卻不同,流傳很廣,並且有實用性,孔聖遵從周禮,推動周禮,便是因為當時只有周禮能適應那個時代,也只有周禮能形成統一的禮道,也只有周禮能結束那時候的紛亂。”

“換言之,並非是孔子順從周禮,而是孔聖借周禮之名,定國安邦,撫民治亂!”

這句話如同驚雷一般,震得所有官員耳朵嗡嗡直響。

人族歷代先賢,沒有誰針對這段孔聖之言得出如此誅心深刻的解釋。

方運停頓片刻,掃視全場,緩緩道:“簡而言之,若有新禮,雖聖人亦從之!”

所有人都意識到方運有一句更直白的沒有說,那就是,孔聖其實一直在假借周禮創造和實行新禮!

大道之音,驟然響起。

千里之內,嘹亮的聲音重複方運的話。

京城的護城河中,龍門出現,萬魚爭躍。

朝中上下官員,無一人反對。

沒有誰敢在這個時候冒著文膽碎裂的風險去反對大道之音。

禮殿的林守巖死死握著拳頭。

因為,禮殿閣老已經回覆他,只有四個字。

靜觀其變。

但在大道之音響起後,林守巖緩緩鬆開拳頭,細細琢磨方運的話,拋開一切頭銜,迴歸讀書人的身份。

那些反對方運的官員們面色灰白。

即便再蠢,這個時候也已經明白,這一切,都只是方運的圈套。

方運若是推行新禮,若是直言禁止恢復古禮,定然會被朝野上下反對,禮殿也必定悍然出手。

別說方運,即便是一位半聖強行禁止恢復古禮,都可能導致聖道根基不穩。

所以,方運才用迂迴之法,欲擒故縱,逼滿朝文武甚至全人族大量讀書人反對,然後,再在恰當的時候丟擲先前準備好的著作,十虹橫天,避免自己陷入死局。

最後,再到金鑾殿請罪,吐露真正的用意。

亂復古禮者,天下共誅!

第2435章 削爵

那些曾經反對方運的官員,望著方運,啞口無言。

前些天反對尊禮復古是他們,現在若是反對方運,那就成了說是的是他們,說不是的還是他們,等於授人以柄,方運不介意利用左相之權拿下他們。

那些一直保持中立的官員,徹底鬆了口氣,其實他們算是身在局外,比支援和反對方運的人都看得更清楚。

部分人其實一開始就懷疑方運的真正意圖,畢竟以方運的才能和智慧,不可能做出那麼荒唐的事。那些反對方運的人其實也想過這個可能,只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當時他們若反對,會是現在的結果,他們若是不反對,方運便能獨攬大權,最後還會劍指他們。

從方運做到左相之位開始,這就是一個註定的結局。

最重要的是,方運最後的那些話充滿了蠱惑和說服力。

因為這些人都非常瞭解孔子的生平和言行,很清楚一點,孔子即便在封聖前,也不是無慾無求之人,他是一個有抱負而且有才能的政治家。

出身低微,沒有任何貴人相助,憑藉不斷學習,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