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 (第1/4頁)
此時此刻,方運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文字之美、大儒之能,那種無法言說的愉悅感充滿全身,彷彿身體持續承受才氣洗禮。
這《桃花源記》的意境太美妙,等大儒真文離開文宮後好一會兒,方運才重新清醒。
“《桃花源記》的殘篇都如此美妙,那完整的《桃花源記》會怎麼樣?完整的《桃花源詩並序》又會怎麼樣?陶聖的聖道文寶‘世外桃源’又是一番什麼樣的光景?”
方運又仔細體味《桃花源記》中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然後再認真觀察自己的文宮。
“咦?”方運抬頭看到那如水滴晶瑩剔透的文膽內,突然閃過一個‘勇’字,但迅速消失不見。
“仁、義、禮、智、信、忠、勇是七種聖道,各自有不同的力量,比如‘義’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浩然正氣,而‘勇’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殺敵的力量,所以歷代兵家在‘智’之後首選‘勇’。那些強大的兵家子弟哪怕在舉人的時候,都擁有強大的破壞力,但前提是他們有‘兵書’,而且觸控到勇之聖道。”
第142章 《三十六計》
兵書類似文寶,但不是文寶。
兵書和文寶相似的地方是,都是實物,透過消耗才氣激發其力量。
不同的是,普通文寶需要有人永久消耗自己的才氣煉製,消耗的才氣永遠不會恢復,半聖文寶則需要靠聖道根基的力量:而兵書在書寫的過程中不需要永久性消耗才氣,只要能寫出來,就可以使用。
但是,每個舉人都可以消耗才氣製作文寶,但不是人人都能寫出兵書,哪怕照著《孫子兵法》寫,寫出來的也只是文章,算不得兵書。
方運心中決定,把下一步的目標放在兵書上。
“兵家主戰,兵書自然擁有強大的力量。只不過,和詩詞之力比,兵家的兵書在對個體的殺傷力遠不如,更適合大規模的戰鬥,輔助力量也較多。比如上次殺那頭偽龍血脈的龜妖帥,就沒人用兵書。因為在個體實力無比強大的敵人面前,普通兵書毫無用處,除非是自己所著的兵書,或者是特別強大的兵書。”
“因為才高一斗的關係,我現在才氣的量比初成舉人的才氣還要多一些,似乎可以運用兵書。後世的兵書多如牛毛,如《唐李問對》《守城錄》《射經》《百戰奇略》《紀效新書》等等,但這些兵書都有太多的考究,現在的我還不適合寫,也可能寫不出來。但是,有一本兵書絕對非常適合我!”
“《三十六計》此書是明清時期的人根據各種真實的軍事例項總結的經驗,並非像那些兵法家一樣是總結自己的經驗,而是一種整理歸納。這《三十六計》論深度高度自然是比不上那些著名的兵書,但論廣度和實用性,卻一點都不差,因為這畢竟是後人縱觀數千年曆史而總結出來的,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整理的,擁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三十六計》整書絕對不是我現在能夠寫出來的,但一個計一個計慢慢寫,則完全可以。先試試第一計‘瞞天過海’。等我完成《三十六計》全書後,隨著我實力的增強,這本書的力量也會增強。雖然這本書單論威力比不上半聖兵書《孫子兵法》,但現在《孫子兵法》已經被拆分,我不可能得到全本,《三十六計》卻可以。”
方運心裡想著,提筆書寫。
瞞天過海原作是用了隋唐時期的兩個經典戰爭案例,但方運自然不能用,於是以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孫臏著名的減灶之策和十國時期的一次戰爭為案例,書寫瞞天過海之計。
兵書在書寫的過程中極為消耗精神,因為一個人如果對兵書瞭解得不夠透徹,寫出來的只是文字,不是兵書。所以方運僅僅寫了一半就精疲力竭,渾身無力。
方運並沒有氣餒,先回床上休息,一邊躺著,一邊反覆研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