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節 (第1/4頁)
這首詩表面看非常普通,只是說方運要回景國,宗午源把寶劍贈送,代表一片真心,字淺情深,本身是不錯的詩詞。
但是,讀書人不是莽夫,許多詩詞文章並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方運本來就有所戒備,聽完此詩,立刻想起《史記》中的一個典故。
《史記》中記載,季子在出使的途中,遇到徐君,徐君很喜歡季子手中的寶劍,但沒有討要,季子也看了出來。不過,季子要佩劍出使他國,什麼都沒有說。
等出使他國完畢,季子回返,準備把寶劍贈予徐君,但是,此時徐君已死。於是,季子就把寶劍掛在徐君墳前的樹枝上。
這是一段被古人稱頌的故事。
同樣的典故,同樣的詩詞,若是顏域空用,那必然是一片真心,但若是宗午源所作,明顯有詛咒方運死的意思。
若宗午源不是世家子弟,面對這種詛咒,景國有權直接到刑殿上訴,嚴查此人,畢竟是十分嚴重的以下犯上,違禮。但是,宗午源不僅是世家嫡系,而且宗聖還活著,就算撕破臉皮起訴宗午源,最後也不會有任何結果,最多是宗午源口頭認錯不該亂用典故。
景國眾人憋著一肚子火。
一些慶國人露出得意之色,鬥詩論文、唇槍舌劍,乃是讀書人的本事,慶國丟失一州,罵一罵方運也算出了口氣。
不過,那些文位較高的慶國讀書人大都微微低頭,他們明顯不屑於參與這種爭鬥,但身在慶國,又不能反對同國之人,只能沉默。
方運知道,現在慶國人都在看自己笑話,都想讓自己情緒失控說出一些失禮的話,但是他淡然一笑。
無論是宗午源還是慶君抑或他人,全都不明白方運為何毫不在乎。
慶國文相老奸巨猾,立刻輕咳一聲,拱手道:“方虛聖,我慶國三人已經贈詩完畢,若您不嫌棄,就回贈一首吧。您是離開之人,按慣例不作送別詩詞。此刻正值無限春光,桃花初放,江水滔滔,任意一景皆可入詩詞。”
方運微笑道:“我想作兩首詞。此地既然是江南,那第一首就作《憶江南》吧。”
“恭候虛聖大作!”古復後退一步,表示禮敬。
方運揹負雙手,微微抬頭,望向長江。
在場大多數人立刻微微頷首,有的人甚至稍稍彎腰,表示對方運的敬重。
方運慢走幾步,走到十里亭中,張口誦詩。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方運誦完這首白居易的名篇,贊聲雷動。
“好!”
“不愧是方虛聖,同樣是臨場所作,一人壓三士!”慶國一位老翰林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色彩濃烈,異常明麗,一詞道盡春日江南的美麗!”
此刻慶國人就事論事,沒有人敢指責,也沒人願意指責,畢竟是寫得真好。
“日出江花紅勝火中的江花,應該是江邊的紅花吧?”
“不好說。旭日東昇,可染紅江中浪花。”
“綠如藍用得好啊,江水的綠色比製作青綠色的染料更加綠,明豔之色,躍然眼前。”
眾人紛紛議論,但聲音突然小了下去,只因有一個年輕進士突然發問。
“方虛聖從未來過江南,為何說‘風景舊曾諳’。未見江南景色,怎能說風景早就熟悉?”
宗午源等人面色一沉,沒有說話。
眾人面面相覷,仔細一琢磨,有人恍然大悟。
這句話明顯是指,這江南許多地方本就是景國的國土,方運身為景國人,本就應該早早熟悉。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第一句江南好,用意太明顯了。
說是憶江南,不如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