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8節 (第1/4頁)

加入書籤

在方運走神思考的過程中,主戰派與退位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一開始還只是雙方各出一人輪流說,接著就是兩人一起說,相互都用本句答對方的上句,同時在聽對方的本句。

朝堂眾臣見怪不怪,但說著說著,便有多人加入,同時爭論。

一對、兩對、三對、四對、五對……

當有第五對官員加入爭論之時,新晉進士們終於無法全部聽盡,只能選四對仔細聽。

第七對官員加入爭論之時,老進士們選六對聆聽。

當第十對官員開始爭論後,便沒有更多的官員加入,因為這是翰林的極限。

方運與敖煌自始至終都平靜如常,對這一人一龍來說,同時聽二十人爭論根本不算什麼。

方運甚至聽到紗簾內部的太后輕聲一嘆。

這就是讀書人的世界,不是讀書人或文位不夠高,連別人爭論什麼都聽不懂。

這也是進士之下極少有人能參與朝會的原因。

文位就是能力。

方運很想發言,但想起文相姜河川的叮囑,便閉上嘴,自己經過華夏古國的歷史洗禮,每日又瘋狂讀書,一人讀的書比得上別人百年,但終究在朝堂之爭沒有經驗,現在理應安心學習,而不是剛有了一些成就便自以為是。

方運心中一動,奇書天地中出現一本空白的書,隨後書上多了四個字。

朝議大典。

接著,朝議大典獨立出第一卷,從本次朝議童巒說第一話開始迅速記錄,眨眼間就錄入之前所有人說過的話,並以極快的速度繼續錄入現在的朝議內容。

第640章 寧安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方運準備以後空閒便重新速讀一遍,必然會有新的發現,學到新的東西。

此刻太后與國君根本難以參與朝政,頗有雜家解讀的“垂拱而治”的理念,架空皇權,百官治之。不過卻與真正儒家解讀的垂拱而治有區別。

儒家理解的垂拱而治,是國君不去加重賦稅徭役,國家自然昌盛,國君自然閒適。

方運在聽朝議的時候看了看紗簾,裡面的太后與國君端坐,猶如泥塑木雕。

方運終於明白左相為何能與太后對抗,單單朝議就不是非讀書人所能理解的。

“怪不得禮法會變……”

孔聖之時,各國還沒有發展到這種程度,隨著科舉的完善,讀書人的力量越來越強,朝堂之上的改變愈發明顯。

直到此刻,方運才明白自己那篇策論《非禮之禮》為何會被眾聖看重,並讓大儒學習,因為眾聖就是用這種考題與經義來潛移默化,讓人族讀書人慢慢接受“禮”的變革,避免有的讀書人因為無法接受聖道變化而文膽文宮受損。

方運突然意識道,自己最強大的力量,根本不是奇書天地中的書籍,而是看透未來的目光。

“或許,我的聖道就在聖道變遷之上!”

眾官根本不停嘴,一直吵到中午也沒有任何要休息的跡象。

“母后,我餓了……”

小國君輕聲道,太后立刻向宮女招手,讓宮女端來早就準備好的糕點,然後低聲囑咐讓御膳房開始備午膳。

“又是冷食……”小國君低聲抱怨,但仍舊慢慢吃起來。

在場的所有讀書人耳聽八方,在小國君開口後,一些官員停嘴,說話的官員陸續減少。

“臣以為,國未滅,君不可輕易退位!”

“孟子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民生,社稷可舍,君亦可舍!”

“午時將過,眾卿用膳吧。”太后的聲音響起。

眾人也爭累了,一起謝恩。

那些官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