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節 (第1/4頁)
方運點點頭,道:“對。我和孔聖的看法一樣,並非是我與孔聖認為百姓愚昧,我們認為,在目前的教化程度下,以目前人族的頭腦和身體程度,我們不具備那些理論上的完美品格,比如公正、平等、高尚、理智等等,我們的行動、思維和判斷往往不是依靠理智,而是被個人情緒所左右。異族的先哲熊彼得也說過類似的話。”
這一次,幾乎所有官員都在點頭。
包括一直反對方運的那些官員,心服口服,因為方運說的是事實。
而且,方運說“我們”,並非說“百姓”,包括方運和所有官員都知道,哪怕是自己文位極高,哪怕自己在各方面遠遠超過普通百姓,同樣不具備那些完美的道德品格,也經常會被情緒影響自己的決定。
方運道:“所以,民本國家表面上是民眾把權力交給‘官僚集團’,看似權力還在百姓,但實際上,當官僚得到權力的那一瞬間起,他們便成為維護自己以及官僚階層利益的生靈。為了權力,與其說他們會取悅民眾,不如說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才能和智慧從民眾手裡騙取權力,而後鞏固權力,最後名正言順讓民眾無法真正剝奪他們的權力。縱觀歷史,哪個君王或一國之主是真真正正被百姓推翻的?從來沒有!一個族群之主被擊敗,那麼勝利者要麼是同族群的精英,要麼是外族的族群之主。”
所有的官員開始竭力回憶歷史,回憶那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曹德安嘆道:“秦亡之始,雖起於陳勝吳廣,但最終的勝利者,卻是漢太祖。漢太祖身世平平,乃是尋常農家子弟,但他起事之前,已經當上亭長,與陳勝吳廣全然不同。”
方運看向魏栩,問:“我只問一句,現如今的景國,甚至未來兩百年內的景國,有誕生民本與民選制度的土壤嗎?”
魏栩愣了許久,才緩緩道:“沒有,也不可能有。”
方運道:“我根據諸多先賢的著作以及歷史,總結了三種革新方式。一種是漸進妥協,一種是保守改良,另一種是激進革命。民選,民本,對於景國來說,毫無疑問是激進的革新,那麼,在國家內部矛盾重重,外部有妖蠻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激進革新的結果是什麼?”
魏栩老老實實回答道:“國家大亂,甚至可能國破家亡。”
方運道:“所以,我等景國官員,當齊心協力,透過漸進的方式改良景國,景國,經不起大折騰啊。”
金鑾殿中,嘆息陣陣。
這不是完美的選擇,但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這些話卻不能公佈於眾,因為這必然會被指責為愚民。
方運道:“為政之道,本相在不久之後會全面論述。而現在,我們要做的,便是改良景國。吏部乃是各部之首,今日,便從吏部開始!”
吏部尚書黃宗裕道:“請教方相,這吏部改良的第一步,如何做起?”
方運道:“我景國考評遵從四善二十七最,其中四善分別是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和恪勤匪懈,這樣的考評,太過籠統,尤其是把德義當作考評官員的首要之選,卻不能真正驗證一位官員的能力。既然要行利,自然用政績說話,當以二十七最為主,並要在二十七最的基礎上,進行更好的改變。”
所謂二十七最,便是根據不同的官職或才能來評判,比如吏部負責考評推舉的官員,若做得好,便能獲得銓衡人物和擢盡良才的評語。
黃宗裕面露難色,道:“讓官員行利,怕是難以推行。”
方運道:“我有一問,倘若使百姓得利,使國家得利,使人族得利,是否為行利?”
黃宗裕道:“此為行仁義。”
方運道:“善!為民行利,為國行利,既是行利,也是行仁義。比如一地縣令,若能讓百姓富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