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節 (第1/3頁)
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在方運提筆寫下第一句“六王畢”後,才氣躍然紙面,一股無形的力量降臨,隔絕方運與其他考房的考生,避免此文異象影響其餘考生,但是,卻不影響異象的力量向考房之外延伸。
在方運書寫的過程中,考房之外的考官和京城之內所有高文位的讀書人陸續扭頭看向考房,許多人面露喜色。
“才氣湧動如此之烈,至少是鎮國之文!”
“怕又是方鎮國的傑作。”
“等等,這才氣的氣息還在上升,再等等……”
《阿房宮賦》乃是杜牧名篇,而杜牧與李商隱在詩人中並稱“小李杜”,單論詩才,杜牧不如晚唐第一詩人李商隱,但杜牧詩中多有褒貶時政,其中的憂國憂民與濟世之才則要超出李商隱。
杜牧不僅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與散文家,同時也是一位軍事理論家,他曾為《孫子兵法》作注,位列為《孫子兵法》作注的三大名家之一,與真正的軍事家曹操同列。
此篇《阿房宮賦》內不僅蘊含一位詩人的情懷,還有一位軍事理論家的學問,更兼一位憂國憂民的臣子之心。
此篇散文先寫阿房宮之華麗,再寫宮中之人的奢華,第三段則開始議論秦朝之過,而在最後一段,則表達出自身的觀點,愛民。並以此來警示當時和後世的統治者,不要只顧自己享樂而忽視天下百姓,否則必然重蹈覆轍。
《阿房宮賦》緊扣“秦之亡”的主題,闡發“戒除驕奢、勤政愛民”之思想,乃是不可多得的賦體散文,在後世的評價中甚至超過漢代辭賦四大家之作。
就在《阿房宮賦》成文幾十年後,大唐轟然倒塌。
在方運寫完前三段的時候,紙張悄然浮起,紙懸於空,形成一種異象。
在方運寫完最後一句“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的點睛之筆後,一個珠圓玉潤的聲音開始誦讀《阿房宮賦》,形成第二種異象,聲傳萬里。
萬里之內的所有人放下手中的事,靜靜地聆聽,哪怕是那些不識字的人,也恭恭敬敬地對待。
左相柳山原本坐於書房,與對面的計知白一同讀書,靜等月樹神罰的結果。
但是,在《阿房宮賦》聲傳萬里後,柳山輕嘆一聲,緩緩起身。
柳山終究是一位讀書人。
計知白也急忙跟著起立,雖然他心中有一萬個不願,卻明白自己必須要站起來。
“又是一篇傳天下。”計知白小聲嘀咕。
柳山緩緩道:“不愧是方鎮國,已然看出世家之患。即使外有妖蠻,世家多年的積弊依然難以改正,雖然離窮奢極欲尚有差距,但可說揮霍無度。此文明指秦朝,實指少數世家。”
計知白心道當然,首當其衝的就是蒙家,蒙家在前些年橫徵暴斂,搶奪各家寶物,可現如今卻被迫交出所有贓物,勢力龜縮。至於其他世家雖不如蒙家過分,也有許多子弟頑劣驕奢卻無人可制。
計知白道:“他說是‘愛民’,也是警告世家要愛惜寒門子弟,恐怕,也有抱怨眾聖世家沒有全力救他之意。”
“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此篇遺憾是有,感慨是有,甚至還有譏諷,但絕無抱怨。”
“恩師說的是。”
突然,天空傳來紛紛嘆息聲,少數嘆息中竟然帶著哭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