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62節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眾景國官員終於放下心,這意味著景國不僅保住了顏面,也不用擔心慶國利用糧食威脅。

不多時,慶國再次成為論榜之上各國人嘲笑的物件,有人用“碎龍涎香”四字表示炫耀不成反被羞辱的意思,眾口相傳。

讓許多人意外的是,慶國官員的行為不僅沒有得到慶國讀書人同情,甚至還被慶國讀書人嘲諷,許多慶國讀書人沒有指責方運,反而都批評慶國官員愚蠢,不應該用糧食來威脅景國。

小杏壇雖然無比重要,但與九成九的讀書人毫無關係,所以慶國與出訪象州的慶國官員就成了的靶子,慘遭人族各地讀書人蹂躪。

最悲慘的是景國前任左相柳山,這件事明明與他無關,可還是被許多讀書人拎出來冷嘲熱諷,而計知白也沒有被遺忘,項山陵被慶國自己人說成“最多頂十個計知白,不能再多了,至於那位鴻臚寺少卿,恐怕也就相當於半個計知白”。

象州文院外,慶國眾官好不容易撿走所有鯨皇龍涎香,一句話也不說,轉身就走。

慶國官員沒人再提找景國要說法,都在思考回國後怎麼保住官位。

負責一應事務的景國官員急忙跑到方運身側,快速彙報之前發生的事。

許多世家或國家已經把賀禮送到總督府,總督府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在忙碌,由京城來的官員和方運的讀書人私兵負責清點賀禮,因為很多賀禮普通人聽都沒聽過,連跟隨方運多年的方大牛都沒辦法負責賀禮清點。

文院附近已經設立宵禁和關卡,禁止城民進出。

方運聽後點點頭,隨後傳音與姜河川交流數息,才抬起頭看向各國各世家的來使。

方運很想馬上修習,慢慢消化小杏壇的所得,但這麼多大儒親自前來,有些大儒甚至參與了寧安之戰,自己必須要親自出面接待。而且,現在只是開始,等過些日子結出聖杏果,必然會召開聖杏文會,到時候自己必須要主持,然後分聖杏。

各世家各國都想爭取小杏壇的進入名額,再加上分配聖杏,是遠遠比處理政事更復雜的事情。

方運心中苦笑,但仍然精神奕奕接待各家大儒,而且要一一接見,不可能像對待普通使節那樣一見一大批。

對於小杏壇名額之事,方運很快有了腹稿,教化聖地至關重要,絕不能讓別人掌控,但又不能完全獨吞,除了一些固定名額,其餘名額由聖院或景國舉薦,最後由自己決定,既節省自己的精力,又能博得一個好名聲。

接下來,為了爭奪小杏壇名額,各世家各國開始明爭暗鬥,方運只能暫居總督府處理小杏壇之事,一邊等待聖杏結果,一邊等待葬聖谷開啟。

第2071章 遷往血芒界

論榜之上,紛紛擾擾,巴陵城內,暗流湧動。

各世家與國家為了爭奪小杏壇的名額用盡一切手段,對於那些翰林之上的讀書人和天才來說,小杏壇便是更高層次的科舉。

若非聖院禁止使用科舉名額交易,所有國家都願意用科舉名額來換取小杏壇的名額。

小杏壇能增加各大勢力的大儒人數,而科舉最多也只能選拔進士,有大儒之資的人,必然能成進士。

幾家歡喜幾家憂。

在得知慶國特使被趕走後,整個慶國都顯得悽悽慘慘,尤其是那些文位高於進士的讀書人,在文會上,在論榜上,在傳書中,經常發洩對宗家與慶君的不滿。

聖地之所以有“聖”字,就是因為其非常重要,有助於封聖。

慶國讀書人已經達成共識,是慶君和宗家斷送慶國讀書人一條晉升的通道。

宗聖世家的人和雷家人一樣,根本就沒有去巴陵城,因為兩家人都知道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一些人還在論榜不斷髮布攻擊方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