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7章 代天行罰(下)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一題結束了。

方長生的視線切換到新的兩個平臺上。

兩個平臺,還是各一人。

但此次左邊是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右邊是個襁褓中的嬰兒。

第一題的選擇方長生還信心滿滿,如果都是這種選擇,完全根據是非功過就能做出選擇。

但看到第二題,方長生整個人都不好了。

嬰兒不會犯錯,他的人生是最乾淨的。

而老人......

方長生髮現老人眼睛都已經看不清了,她拄著柺杖朝著嬰兒哭泣的地方走去。

“是誰家的孩子?孩子餓了,該喂他喝奶了喲!”

“不要過去!你會掉下去的!”

方長生出言提醒道。

“是誰啊?怎麼好像哪裡都有你的聲音?”

“我是這裡的神。”

“神?”

老人停在原地“這是真的嗎?你真的是神嗎?”

“沒錯。”

老人雖然看不清,但聽力還是非常敏銳,她發現‘神’的聲音來自於每個方向,或許這世上只有神能做到這點。

老人顫顫巍巍的跪倒在地,雙手高舉,彷彿在擁抱著天空。

“老身終於等到了!別人都說老身傻,一輩子吃齋念‘神’,堅持行善,耗盡了家財。臨老了鰥寡一人,舉目無親。別人笑我,好心沒好報,白費心思,但他們不明白。

老身知道人來世上一場就是一場歷練,善有善報,老身一生所行善事,終將有所回報。

神明,你終於來接老身了!無憂無災的極樂彼岸是真的存在!

神明......這娃娃是我的轉世身?是男娃還是女娃?

哭得這麼有力氣,一定是個男娃!男娃好啊!好啊!”

這道題故意噁心人是吧?

這該怎麼選?

老人一生行善,她的信仰過於堅定,相信著行善積德,死後上極樂彼岸這種迷信的說法。

老人因為有著堅定的信仰,她不為這一世而活,而是將這一世當作歷練,相信人有來世。

雖然她的行善有目的性,甚至可以說是功利性。

但可以因為這種‘善’的不純粹而否認了‘善’嗎?

聖人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聖人。

真要考究起每個人的真實想法,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不純粹’。

就像好人做好事,雖然大部分人都會說不求回報,但這個‘回報’指的只是物質上的回報。

但內心必然也是希望獲得正向反饋的。

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口頭上的感謝,一個微笑,別人對‘你是一個好人’的認證。

如果做好事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甚至是負向的反饋,做好事得不到‘好處’,那世上就不會有好人。

如果你做好事捱罵,甚至被懲罰,誰還會繼續做好事呢?

那麼可以因為好人做好事,圖‘回報’,而否定了做好事的人嗎?

如果不能。

那麼對老人有‘目的’的行善也不能加以否定。

站在天道的角度應該怎麼選?

老人眼睛瞎了,年紀也大了,剩下沒幾天可活的。

而嬰兒剛出生,他的人生還長。

用剩餘生命的多少來衡量,對嗎?

說得再直白點,用個人有可能創造的剩餘價值來衡量,這就足夠客觀了吧?

老人明顯已經無法繼續創造價值,而小孩有較大可能平安長大,並且給社會創造價值。

如果方長生是出題人,他還會更噁心一點,直接告知做題人,這個孩子的父母是十惡不赦的罪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