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74頁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時候還想要融鐵築城,而且未來要在榆城嶺一線,修築十座主要城池,所消耗的銅鐵礦石,就遠不是一兩億斤這個概念了。

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有人建議除了已經在造的三艘風焰飛艇,再造更多風焰飛艇的,有人建議在秦潼山貼著懸崖陡壁修造棧道,也有人建議利用潼河在秦潼山西麓深山絕嶺的水道,進行運輸。

每一個建議都有侷限性。

風焰飛艇修造的速度不能快,投入使用後的修護成本其實不低,其他不說,一艘飛艇如此頻繁的使用,氣囊每年更換一次,就需要兩三千張上等獸皮;即便有十艘風焰飛艇,實際上也遠不能滿足運力的需求。

修棧道,是在懸崖陡壁打眼插入樑柱,然後一段段鋪上竹木,但棧道的寬度有限,頂天能容易一輛馬車單向通行,而且想要修造從瀝泉到橫山的千里棧道,也不是一年能完工的事情,最終的運力也遠不能滿足要求。

潼河銜接瀝泉與橫山及潼口不假,但潼河行經秦潼山西麓的深山絕嶺,高度有三千米的落差,灘急水險不說,整條河道還形成一截截瀑布般的洩流,令舟船難通。

要不然的話,從橫山到潼北府早就形成現在的水陸通道了,也不需要等到現在。

然而說到大宗物資的運輸,利用河道無疑是最便捷跟經濟實惠的。

「咳咳!」陳海輕咳了兩聲,打斷了眾人的討論,一揮手,從天機學宮往雁盪原的千餘裡地形圖在一片光幕中徐徐呈現。

「用風焰飛艇運輸代價太高,即便是有十艘甚至二十艘飛艇,也不能將每年數十億斤的鐵礦石運出秦潼山,何況需要風焰飛艇的地方太多。修築棧道之事,也不是不行,但前期就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將來的運力也有限——這事是要做,但只能徐徐圖之,能在五年內修出一條連線橫山的便道,就算成功了。前期的精力,還是要放在潼河之上。潼河從秦潼山東麓蜿蜒流出,經瀝泉一直往西而去,出了秦潼山後,一直往北,往瀚海而去。而在秦潼山內,也是有不計其數的溪流河湖,能使諸礦場所在與潼河相通,我們甚至也能在西麓深山,開墾出更多的田地出來……」

除了周鈞、吳蒙、曹善等族人,陳海早年還在聚泉嶺收納流民、戰俘以及後期張氏兩萬多罪族遷入,瀝泉的人口數量早就有三十萬之巨。

瀝泉山多地田少,也虧得除天機學宮之外,諸閥在瀝泉大造工場,才容納得下如此之多的人口。

當然為了緩解土地與糧草的壓力,陳海也是很早就在聚泉嶺以西的深山,差不多在潼河的兩岸,尋找相對開闊的山谷、平壩,建造村寨,將一些失地貧民遷進去開墾。

同時,深山絕嶺之中,也有一些土著村寨的存在,林林種種也有十數萬的山民,棲息繁衍,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現在唯有將潼河的河道貫通起來,在橫山與瀝泉之間形成一條極為難得的水路通道,秦潼山西麓深山裡的礦產自然就不難運出去,但衡算起來,工程量要比修造一條簡易棧道,艱難得多。

五年之內,根本就不可能做成此事。

「完全貫通河道,是不可能的,但僅僅是單向將銅鐵礦石,往下游運輸,則不太難,」陳海說道,「潼河行西麓一千四百里,主要有四處主要的疊流,比如聚泉湖西去,就直接是百餘高的落崖,但我們在斷崖頂端設轉運站,將數以億計的鐵銅,從斷崖頂端運下去,實要比從崖底運上來,要容易得多,甚至只需要貼著石崖,建滑道往下傾倒鐵礦石即可……」

大家細想也是,將數以百萬斤、千萬斤的銅鐵礦石先集中到斷崖前,直接往百米懸崖下傾倒,絕對要比運到百米斷崖上,容易多得多……

運輸是一件事,同時每年要在秦潼山的腹地開採如此巨量的銅鐵礦石,需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