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頁 (第1/2頁)
「帝君此詔,真是宏圖遠大,帝心聖明。」陳尋說道,他有拍馬溜須之嫌,卻也不違本心,要是他處在熹武帝的位子上,大概也想不出比這更好的方略來。
熹武帝所修倘若也是天道法相、眾生願力,所統治疆域之廣闊、人丁之繁茂,都與此直接相關,他不可能永遠憋在雪龍山中麓,不往外大舉擴張,也必然依賴於神將宗裔對他的支援。
神將宗裔欲在澹州附近侵奪蠻荒部族的土地,熹武帝也需要支援,同時也只有神將宗裔有動力將族人大規模遷入澹州,填實澹州的人口。
神將宗裔在澹州外圍所接受的封邑,多與大鴻、風鴻兩族接壤,這也是澹州對兩翼及雪龍山北麓所必須保持的擴張勢態。
相比較之下,宗門對姜氏帝室的支援及依賴都要比神將宗裔弱得多;澹州附近的蠻荒部族,也主要懾服於姜氏的武力,談不上真正的歸心。
既然這樣,熹武帝鼓勵蠻荒部族從雪龍山腹地遷出,進入濱海平原建城,大規模開發南麓濱海平原的同時,也能緩解蠻荒部族與神將宗裔之間的爭地矛盾。
而將教化之責委於宗門,此舉也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蠻荒部族加以教化,移風易俗,與雲洲趨同,能消減蠻荒部族對姜氏帝室的反抗之心;將雲洲宗門的力量拉入澹州,也減緩雲洲宗門過深涉及澹州戰事的擔憂。
分工明確之後,澹州內部最大的矛盾就能得到徹底的緩減。
梧山等宗,不去理會神將宗裔往雪龍山兩翼及北麓的擴張,只需要專心在南麓協助遷入的蠻荒部族建造城池、建立道院、傳習道法、教化萬民即可。
慶王在澹州跟隨在熹武帝身邊修煉也有數年,對澹州附近的蠻荒部族也有不弱的影響力,這次弓侯氏、齊陽氏兩族,就最先隨慶王遷族進入南麓建造城池。
羅餘澤、褚月真人,將率兩宗進入天鈞大世界的弟子,協助兩族建造城池。
弓侯、齊陽兩族子弟都不足十萬人,比有風氏人丁還要稀少,在雪龍山南麓所領封地,皆五百里方圓,位於狼牙半島的東北面,與月牙城、有風氏侯城隔海相望。
最先進入南麓的部族,自然有優先選擇權,這兩族選擇緊挨月牙城立足,也是看到月牙城在狼牙半島東海岸站穩了腳,金鱗、黑鱗兩蛟蟄伏近海守護月牙城,也能阻嚇妖獸進入月牙城東北面的沿海。
弓侯、齊陽兩族,世代居於雪龍山腹地的深山峽谷之中,子弟都不如有風氏強悍,而龍門宗、玄都教此時也派出太多的強者,進入天鈞大世界坐鎮兩城,更多是依賴於月牙城的庇護。
天下沒有白得的午餐,梧山與龍門宗、玄都教關係交好,也建立於互利互惠的基礎之上。
最終談妥的條件,就是梧山與龍門宗、玄都教一樣,有從新建弓侯、齊陽等城招收弟子、傳習梧山道法的權利。
弓侯、齊陽兩族對此絕對沒有意見。
龍門宗、玄都教對兩族十數萬人還遠談不上重視,甚至都無意從蠻荒部族大規模的招收弟子,之所以協助建城,主要還是對熹武帝有所交待,同時也為雲洲進入天鈞大世界的弟子能在澹州有一處落腳之地。
慶王姜瀾既然知道陳尋體內修成天道真龍,自然知道他會透過傳習道法、教化萬民,收集眾生願力,但姜氏指望梧山能在雪龍山南麓投入大量的人及資源,這些條件也是必然要接受。
父皇既然都預設梧山以後可以在雪龍山南麓全域招收弟子、傳習道法,那顯然也是認定陳尋極有機會修成涅盤。
而到那一步,實際上也就不用擔心陳尋會再回雲洲,跟姜氏爭奪雲洲的帝權。
※※※
城池建造,需要年才能成氣候,但齊侯、弓陽兩族子弟加起來,也就十數萬,事情定下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