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3節 (第4/5頁)

加入書籤

進士試是為人族選人才,所以題目極大。但舉人試則主在為國選賢良,所以我便從歷年的策論中選三題,你在黃昏前快速答出,不求完善無缺,旨在讓我摸清你的長處和短板。等你答完三題,我評判完後,再給你留十題,明日晚間我會來評判。”

方運面露苦色,別人答三篇策論至少用十二個時辰,自己倒好,最多有三個時辰的時間。

“你少在那裡裝蒜,我知你文思敏捷,又有上品奮筆疾書,定然可以完成。準備好紙筆!”

董知府說完,從桌子上拿起毛筆,思索了十幾息,提筆書寫,一邊寫一邊道:“我選十九年前的舉人試題目三篇,你來作答。”

不多時,董知府寫完第一篇題目,遞給方運,道:“你先答這篇策論。”

方運接過一看,微微皺眉,這篇策論題目是雙問,開頭就是“聖教化,君國政。明德之君,知固本重農,治兵修備。”

這篇題目後面就是圍繞前面發問,眾聖負責教化,而國君負責政務,真正的國君應該首重農事與軍務,那麼作為一國讀書人,應該如何為國君獻策。

方運沒有立刻作答,而是先思索這農事與軍務的關係,因為這種題叫“雙問”。

方運心想雙問題在進士試中都不多見,那年的舉人試中竟然有這題,深覺十九年前的舉人倒黴。

十國重經義,所以經義已經被考生們研究到每一個細節,而詩詞和策論雖有研究,但書籍很不容易買,方運只看過十七本有關策論的寫作指導書籍,而那些書中的解雙問之法太過模糊。

奇書天地中也不可能有雙問的解答之策,方運只能靠自己。

當時,方運收集了能找到近年所有雙問類策論題目,共三十二題,然後找出這些題目的範文,共一百七十篇,然後反覆閱讀優秀策論和差等策論,對比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再尋找優秀策論之間的相同之處。

經過一天的努力,方運終於發現雙問策論的要點在於“關聯”“並重”和“統一”,而明白了這個觀點,方運再對照那些範文,發現凡是這三點能寫好的,大都是甲等,而寫好兩點的,至少是乙等,那些差等策論除了答非所問的,大都是沒把握好兩點。

方運思緒紛飛,把自己總結的經驗用在這道策論題目上。

“若想得乙等,必須分別對農事和軍務有良好的對策,並且把兩者聯絡起來。但要想得甲等,就不僅僅是聯絡那麼簡單,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一國之相的位置,把農事與軍務統一。那些甲等範文好則好,但稱不上妙,因為他們是強行把雙問的不同類別統一。以此篇為例,農事就是農事,軍務就是軍務,強行統一起來,只能是一些‘屯田’之類的老套手段,但若要兩者更完美統一,應該新增一個紐帶!而這個紐帶在現如今的國家中,又不能強過農事和軍務,否則就是喧賓奪主,跑題,直接丁等。”

“所以,真正的甲等雙問好文,不僅要有‘聯絡’‘並重’和‘統一’,必須還要有‘紐帶’!這就是方向,而具體如何獻策農事和軍務,則是道路。若要得甲等,兩者缺一不可!”

方運有生活在一個高度發達社會的經驗,自然知道什麼是一個萬能的紐帶。

在想好紐帶後,方運就根據景國的現狀分析,然後思索對策。

一刻鐘後,方運提筆,在開頭就直指統一,回答:“臣對:無農不穩,無軍不固,無商不富。農者……”

董知府就站在方運身邊,僅僅看了前十二個字,目光一閃。

策論最忌諱跑題偏題,明明是農事與軍務,卻加一個地位不如兩者的商,寫好了則罷,寫不好恐怕直接丁等。

不過董知府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繼續看下去。

方運經過五次才氣灌頂,又得文曲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