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節 (第1/4頁)
“孟子曾言: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完成自己的理想或聖道再死,為順應天命,若無法打破外界力量導致自己的聖道中斷,那便不是壽終正寢。而之後還有一句‘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在教育後人要主動追求聖道,主動獲得‘正命’。可我現在不過是區區進士,面對月樹神罰,非不為而不能,根本無法‘求’,唯有‘失’,這是我心態失衡的根源。”
不甘心!
“《論語》中記載子路曾請教侍奉鬼神的事,孔聖說,連人都不能侍奉好,怎能去考慮侍奉鬼神。子路又問死是怎麼回事,孔聖說‘未知生,焉知死’。連那時候的孔子都不瞭解死亡,我現在怎可能從容面對。”
方運心中雖然明白,但卻越發不安,口中反覆唸叨孔聖的“未知生,焉知死”六字,許久之後,雙目一亮,立刻開始在記憶中搜尋書籍。
既然孔聖說“未知生,焉知死”,那便先“知生”,後“知死”!
《易經》乃百家之首,分《周易》與《易傳》兩部分,前者是周文王所作,後者為孔聖解釋《周易》之作。
方運很快從《易傳》中找到了孔子後來對生死的理解,並低聲誦讀:“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方運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這句話與《論語》中子路問鬼神與生死遙相呼應。
“聖人可以追尋萬物之始,又可探究萬物之終,所以能知道生與死。而精氣組成了天地萬物,魂魄則形成了生命,所以可以瞭解鬼神的形態。鬼神與死我不敢妄談,但可探究最基本的‘生’。《易經》乃萬經之首,孔聖親自說生靈是由‘精氣’與‘魂魄’組成,那便是一條道路。”
“荀子繼承了孔聖的聖道,曾言‘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他也承認,人和萬物都是由‘氣’組成。”
“《禮記》中有一篇為《禮運》,乃是亞聖顏子所作,其中記錄了孔聖的言行,並有顏回自身的理解。其中亦有言‘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也認為人是吸收‘氣’而生。”
“華夏古國的張載、程頤、程顥和朱熹等大儒的著作中都認為‘氣’為生之源頭。看來‘氣’之說是儒家的主要理論之一。”
方運不斷翻找眾聖以及華夏古國大儒的文章,深入研究“氣”之理論,又聯絡聖元大陸的才氣與天地元氣,很快明確一個方向。
要知死,先知生;要知生,先知氣。
不知不覺,方運便忘了死亡的威脅,一直在腦中思考,只有涉及聖元大陸有記載的文字和理論,才會偶爾用口說出來,加深記憶和理解。
敖煌盤在半空,兩隻龍眼瞪得溜圓,如同求知慾無比旺盛的小學霸一樣,牢記方運所說的每一個字。
敖煌經常聽著聽著就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他是有機會去聽那些大儒甚至半聖講經,可那個層次的講學直指聖道,對敖煌來說太過艱難,方運此時此刻的水平正好適合他來學習。
方運這一研究立刻入了迷,開始不斷在奇書天地中翻找。
在聖元大陸這幾個月裡,方運已經買到所有大儒與大學士的著作,一起被收入奇書天地。
現在,方運研究“氣”與“生”集合了兩個世界所有的著作,這是一項浩大工程,他不知不覺就沉迷進去。
一天,兩天,三天……
直到第四天上午,方運突然抬起頭,長長吐出一口氣。
一股混混沌沌的奇異氣流從方運口中飛出,這氣流明明無比細微,可敖煌如同老鼠遇到貓一樣,猛地向後竄去,驚恐地看著方運前方。
就見方運前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