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4節 (第1/5頁)

加入書籤

</dt>

張雄一族此時併入聚泉嶺,不管張雄他本人是什麼想法,都會造成張雄一族在聚泉嶺一家獨大。即便是在平盧大綠洲允許張俊西遷,張氏一族分出近一半的子弟,此時遷入聚泉嶺的張氏宗族,還是有些強大了。

張雄除了自身有道丹境中期修為,他七名子女有兩人,一是次子張湧、一是幼子張瀚開闢識海,踏入明竅境,此次還有幼女張瀾有希望踏入明竅境。

而張雄七名親傳弟子,有三人踏入明竅期,其他四人都有希望踏入明竅境。

張氏一族,無論是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不容忽視的一支強悍實力。

相比較之下,不算遠在兩三萬裡之外的精絕都護府,昭陽亭侯府此時在聚泉嶺所擁有的明竅境強者,僅僅吳蒙、齊寒江、蘇原、韓謇、韓文當等數人。

更何況,聚泉嶺,是昭陽亭侯府與九家共執,董、苗等九家,以及對代表京郡八族、在瀝泉擁有影響力並不在九家之下的墨甲司,並不會真正願意看到張氏一族徹底的、完全的融入昭陽亭侯府。

他們在幕後搞事的話,事情有可能會變得很棘手。

陳海微微一笑:“九家註定要搞事,那就讓他們搞事好了——張氏及附屬宗族,百獅嶺那邊安置一家,瀝泉城安置兩家,苗王嶺安置一家,讓他們拉攏去好了……”

周景元拍起額頭,大呼此策甚妙,說道:“九族居心叵測,張雄膝前的子女、親傳弟子,就分散開放任他們去拉攏。九族每家或能拉攏一二個人,但實際上誰都沒有辦法將張氏一族整個拉攏走!相反會讓張氏一族內部產生有些矛盾,最終反而能安心留在聚泉嶺紮根了……”

變化

周景元、蘇原他們登上聚泉嶺中峰來見陳海,同時也帶上來一大疊拜帖。

“有什麼人,是我現在必須要見的嗎?”陳海問道。

宿衛將軍、將作監司丞、大匠師等官職,在陳海離開聚泉嶺之前,就已經被捋奪掉了,他此時回到瀝泉,唯一的身份,就是昭陽亭侯府的少侯爺,然而他剛回瀝泉,才這半天時間,遞到周景元那邊的拜帖就有六七十封,陳海看著都頭痛。

而周景元既然都帶過來,說明這些人都有一見的必要,但既便都要見面寒暄一陣,這六七十人總也要分個先後秩序。

此外,陳海雖然離開瀝泉還不到兩年時間,但瀝泉的變化極大,即便是匠師會,在諸家進一步意識到聚泉嶺的重要性之後,派駐到匠師會的人員也大多數都進行了調整。

陳海一邊聽蘇原、周景元、沈坤、趙山等人說起瀝泉這段時間來的近況,畢竟有些事情無法面面俱到的都寫到書信之中,他又一邊隨手翻看周景元帶上山的這些拜帖,小半天都沒有看到有他認識的人。

“孫泉宗孫長老,卻是要見一見的。”周景元抽出一張拜帖,遞給陳海。

河西都護將軍府派往河陽作戰的勤王軍增編到四萬,厲向海、厲玉麟等人重新編入軍中為將;河西在瀝泉的事務,除了趙如晦、孫不悔兩人外,主要還是由一名孫泉宗的內門執事長老主持。

同時,董氏在瀝泉匠師會的席位,也由孫泉宗替代趙如晦擔任。

孫泉宗身為上七峰內門的執事長老,地位自然非趙如晦等人能及,擅長煉器、又兼有半步道丹的強悍修為,他代表董氏及太微宗親自到瀝泉坐鎮,又替代趙如晦進駐瀝泉匠師會,充分說明了董氏對瀝泉及聚泉嶺的重視程度。

而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董氏對他們這邊的戒備。

趙如晦在煉器上也有非同一般的造詣,但跟他們這邊的關係還是太密切了。

在搞出匠師會之前,河西都護將軍府,將厲向海、趙如晦等人調過來主持百獅嶺道院,是想加強與聚泉嶺的關係,但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