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5節 (第3/5頁)

加入書籤

穩腳,不然就算整飭隊形,攻上去難度也會倍增。

輕裝而行,負弓挎刀,甲多輕甲,無大盾、大弩,更無飛矛盾車這種可以遮閉箭雨的器械。兩隊兵馬分出十數精擅射術的好手,從兩翼進逼,站在相對高的地方,精準射殺嶺頭守軍,其他兵卒或用輕盾護前,或讓臨時穿兩層甲的兵卒在前面直接抬手護住面門,往上硬衝。

百餘守軍,手忙腳亂,衝上嶺頭也是氣喘吁吁,又以當地所募鄉勇為主,弓多獵弓,看到淮東軍如狼似虎的衝來,大半人腳軟心跳,雖說仗著居高臨下的優勢,但倉促間射箭,稀稀拉拉,形不成有威脅的齊射。

當淮東軍的射手從兩百步外射來狠而準的箭矢,嶺頭的守軍陣腳頓時就亂了。即便是仰攻衝過一箭之地也就二十數息的時間,甲卒衝上去,陌刀手在刀盾兵的掩護,便如殺人利器,守軍裡也有甲卒,但不能相互配合作戰,再厚的甲在十四五斤的陌刀狠劈之下,也是一劈即開,普通槍矛也是給一劈即斷……

嶺頭守軍給殺潰,最先登上嶺頭的甲卒也不忙於追擊,只是讓弓手佔據有利位置射殺之,以穩定陣腳為主,掩護大隊兵馬攀爬上來。

受創的兵卒就地救治。

淮東軍兵卒每人隨身都推帶止血藥劑,裝在小瓷瓶裡,一般刀創,將藥粉灑在創口,既能止血又能防止傷口潰爛,紮裹紗布,可以接著作戰。

受創較重的,只要不是致命傷,也是由隨軍郎中救治、包紮,然後留五人掩護就地駐守,一起負責掩護繼續前進兵卒的後路,確保嶺頭不給敵軍的散卒奪去;只有三人在腰腹處受箭創頗深,鉸去箭桿,要抬下山去取箭頭。

陳漬登上嶺頭,眺望過去,溫嶠鎮就在小根塢嶺的西北山腳處,也能望見從溫嶺平原進入溫嶠的西北口子一角。本來在小根塢嶺西側穀道設障挖壕、堵住進入溫嶠鎮通道的數百守軍倉促北撤,往溫嶠鎮逃去。

溫嶠不愧是從前朝中期就存在的大鎮,站在嶺頭望過去,黑瓦白牆鱗次櫛比,比普通小縣城的規模不小,鎮子外圍是一圈又高又厚、石磚砌就的護牆。

根據哨探之前的偵察,台州府派遣溫嶠的守將是一員巡檢。雖然溫嶠有一營守軍,但真正直接隸屬浙南都督府的戰卒不足兩百人,其餘都是從地方招募的鄉勇。

由於近幾十年來受東海寇襲擾,浙南沿海的鎮寨都有相當的防護力,長期與海盜對抗,浙南地方民風彪悍,即使是鄉勇憑寨堅守,也有相當的戰鬥力。

不過溫嶠鎮地方勢力,對奢家的忠心應該有限得很,只要及時封堵住從台州平原支援溫嶠的通道,淮東軍大部再從小根塢嶺西側穀道登岸,溫嶠地方勢力的抵抗意志不會太強。算著時間,除非在狼煙升空時,溫嶺恰好有援軍在趕來溫嶠的半路上,不然怎麼都趕得及在援軍過來之前,封鎖從北面進溫嶠鎮的口子。

除留兩都隊兵卒與傷卒守住嶺頭外,陳漬也不耽擱,當即率其餘近四百輕裝銳卒從狹窄曲折的嶺道而下,繞過溫嶠鎮的主寨,強攻上溫嶠北的水倉頭山。

小倉頭山勢不高,才十餘丈,但橫在溫嶠的北面,要避開小倉頭山,需要多繞過七八里山路才能進入溫嶠。

山頂有一座才三間屋廈的山神廟,陳漬依著山神廟,將小倉頭山控制起來,當頭封住從溫嶺進入溫嶠的口子。

溫嶠鎮守軍人數雖多,先小股兵卒出寨來戰,但給這邊弓弩射殺回去,便守著鎮寨不出。過了約半個時辰,陳漬依著山神廟,在小倉頭站穩陣腳,援軍才從溫嶺縣城方向姍姍來遲,才五百餘人,不足一營。

陳漬依著小倉頭的地勢,以步弓結陣射殺為主,將溫嶺援軍攔截不使之進入溫嶠。此時崇城步營第一旅餘下三營主力,從小根塢嶺西南麓登麓往溫嶠開拔而來。

沒有守軍在後,小根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