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節 (第2/5頁)
夥同地方孫、周等族大肆侵佔無主土地,跟這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也因為這個,孫、周等族才徹底的支援淮東,並最終選擇從津海追隨林縛遷往淮東。
最大區別在於,奢家的權力根本就架構成宗族勢力之上,只能將掠奪來的土地,作為對附從宗族勢力的獎賞,而從早期孫、周等族遷往淮東以及林續文、黃錦年等人最終從津海全部撤離之時,林縛在限制他們從地方兼併田地的同時,還是給他們手裡積累的大量資本找到更好、也能讓他們接受的出路,就是商貿及資本拓殖。
就樣,林縛就從根本上避免孫、周、林、黃等族摻和進來加劇地方上的土地兼併矛盾。淮東軍司內部對形成抑制土地兼併的統一思想,幾乎就不存在什麼阻力——這一點尤其重要。
即便是林氏,包括林續文在內,後期也是大規模的將數代人兼併來的田地出售掉,換成金銀資本作為本金投入淮東錢莊進行資本拓殖。
唯有如此,林縛才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官田,大規模的進行傷亡撫卹及軍功授田。
讓普通將卒效忠,在當世沒有比授田更直接、更徹底的手段了。
賞以金銀,或許會讓將卒感恩於心,有時縱兵大掠也是獎功、提振士氣的一種方式;但授田,則能使將卒及其他家小都感恩於心。
農耕社會,人依附於土地、聚群而居,任何性質跟程度的背叛,不僅意味著土地有可能會給重新剝奪,也會使自己及家人在鄉族面前給排擠、徹底抬不起來頭來——從這一程度上,也使得授田將卒比其他人更忠誠、更英勇。
淮東軍司的傳統要有保持下去,而且也要避免引起地方勢力的抵制,但同時林縛需要對浙南籍將卒進行廣泛的授田,以儘快豎立起他個人及淮東軍司在浙南的威信以及確定不能給他人替代的統治基礎——唯一的手段,就是使浙南戰事驟然激烈起來,使傷亡撫卹還是軍功授田的範圍迅速擴大。
樂清、甌海兩縣,雖說位於永嘉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但境內多山,田地數量遠不能跟海陵府、平江府等地的府縣相比。
從樂清、甌海兩縣能接管、清查出多少公田,這時候還沒有最終統計出來,但不大可能超過十五萬畝。即使將回浦、溫嶺以及南面的橫陽、平明等縣加上,從永嘉、台州兩府能獲得的官田總量也許會有四五十萬畝——相比較淮東當初從崇州一縣就獲得近四十萬畝的官田,就可以知道浙南糧田的緊張。
永嘉府東部及台州府東部加起來約說才五個縣,卻因為境內廣泛分佈近海河谷平原,是浙南土地及人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在經歷殘酷的戰事後,五縣人丁約還有十一萬餘戶,應該佔了浙南三府的一半還多。
五縣十一萬戶,約有七八成都是無地的窮苦佃農。
這次對新浙南軍將卒進行撫卹及軍功獎田,直接涉及到的浙南籍寒門子弟就有六千餘戶,授田總數約九萬餘畝水旱田。
六千餘戶寒門子弟,約有半數是原浙南抵抗軍的將卒,有相當一部分是新浙南軍組建之後從地方招募加入的鄉勇,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天水、梧埏、樟都三寨投降的鄉兵。他們有個特點,對奢家、對浙閩軍沒有太多的認同感,之前對淮東軍司的認同感雖有,但也談不上多深刻。
傷亡撫卹及軍功授田,在這時候意義就額外的重要。
以這六千餘戶以及其他受惠於減租免稅役新政的貧苦佃戶,淮東軍司在浙南的統治基礎將能直接夯實了,同時還能使其他浙南籍寒門子弟受到鼓舞,自然也會爭先效力淮東軍及淮東軍司。
唯一做到這一步,淮東才有進一步在浙南跟奢家進行長期拉鋸、進行消耗戰的基礎。
林縛閒來無事,將他借鑑後世土地革命的經驗,加上自己這些年來的心得,與高宗庭說了一番。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