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32節 (第2/5頁)

加入書籤

強。

平江、丹陽、江寧等府縣的開發,近兩百年來幾乎都以地方宗族勢力為主導,圍湖造圩、修渠興堤,所新增的田畝,自然也掌握在地方宗族跟大田主、大地主手裡。

元氏立國兩百多年來,僅平江府人口增漲就有兩倍多,環太湖沿岸大量的湖沼以及近海大片的灘地給圍墾成糧田,然而田賦還以立國之初的基數收繳,不可謂是元氏在財政上的失策跟無能。

然而近兩百年來,朝中每有議論重新丈量田畝、校核田賦,便有人跳出來說此事有違祖制,包括工礦稅、市稅厘金的收繳,也給套上“與民爭利”的帽子,每每不得行。

淮東兩府近四五年間才大舉開發,以軍司為主導。

先是運鹽河的清淤,繼而是修捍海大堤,接著清江浦兩岸的堤岸築起來,如今開始在淮安府境內、洪澤浦東側沿岸修堤造圩,都是以軍司為主投入,以輜兵為主力、輔以招募民戶進行的。

這也使得大片新增田地,始終處於軍司的掌握之中。

今年秋糧已經開始徵繳,為了不突破當初跟江寧議立的八十萬石糧這條線,林縛決定將海陵、淮安兩府田賦上繳部分減至四成,也就意味著諸縣可以截留一百二十萬石糧的田賦用於明年的地方開支。

說是地方開支,實際也在軍司的統籌之下。

一是工輜營輜兵參與的地方水利、道路修造工事,更多的由地方承擔開支,這一部分開銷最大,今年估計就超過六十萬石糧,實際替軍司分擔了儲備兵員的財政壓力。此外,軍司所轄的各類學堂,從地方招收優異子弟,其食宿定額也由地方承擔開支。

除了田賦徵收之外,從縣到巡檢司到村社,人員的組織跟動員能力,淮東也遠非平江這些看上去貌似富庶的地方能比。

淮東除戰卒外,還有十二萬輜兵養著,就算這十二萬輜兵配以兵甲,拉出去絕對要比御營軍的那些老爺兵能打。

“不要看江寧掌握的區域,要比淮東大好幾倍,但就各方面對比,淮東差江寧已經不多了,”宋佳說道,“只是江寧的那些人還蒙在雲裡霧裡。照著他的話,這時候更要沉住氣,不能出太多的風頭。也許過了明年,能勉強將北線部署的五萬輜兵都編入現役,但最後討論來,還是決定往後再壓一壓,等根基再穩固一些,再考慮反攻的事情。”

“哦……”蘇湄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時候艙外傳來歡呼聲,探頭看去,原來已經能看到淮安城樓了。她們已經出了清江浦,進入白塘河了。除了北面的淮河外,白塘河也是銜接淮安與山陽的重要水道,這時候河道里舟楫縱橫,晚霞鋪照在河面上,金波粼粼,十分的壯美。

林縛已奏得江寧許可,將淮安府衙遷往山陽縣,以便更好的在山陽組織人員、籌措物資以備北線戰事。

就像海陵沒落、崇州崛起一樣,淮安縣從此就註定要沒落下去,山陽縣將崛起成淮左的名城。

第31章 淮陽初雪

渡淮即趕上今冬的初雪。

由於大股胡騎就在離淮陽不到兩百里外活動,陳韓三又頗為不穩,林縛渡淮,行蹤就要嚴格保密,淮陽這邊,劉妙貞、馬蘭頭、孫壯、李良等有限數人,也是提前兩天才給告之林縛的行程,但不再出城迎接,以免引起敵軍潛入密探的警覺。

在茫茫雪花裡,數百扈騎簇擁著林縛、曹子昂、高宗庭、葉君安等人馳入淮陽城,一直到驛館前才下馬來。

看著站在驛館前來迎接的劉妙貞、馬蘭頭、孫壯等人,林縛將遮風帽兜放下來,抖落積雪,說道:“又是寒冬,我沿路過來,看到汴水近岸處已結薄冰,淮陽北面的情況如何?”

“這天前天才陡然轉寒,”馬蘭頭說道,“派出去的斥候還沒有迴轉,百里的冰封情況不嚴重,照這天氣,還要過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