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8節 (第3/5頁)

加入書籤

江或江寧一府,只與戰前的明州府相當。

廣南離得太遠,地方又自成一系,有割據之勢。即使沒有裂土稱王之意,也暫時脫離了江寧的控制,暗中倒跟奢家走得歡。

淮東對廣南鞭長莫及,但從淮東在浙東登岸後,牢牢的將明州府及昌國、岱山諸島控制在手裡,將奢家的晉安、浙東水師壓制在內陸江河裡不敢出海,實際上已經在東海取得絕對的控制地位。

淮東下一步的意圖就是奪夷洲島。

夷洲即後世的臺灣,地廣千里,地域比淮東只大不少。

夷洲置縣有兩百多年,但除了未開化的土著之外,編籍丁口不過四千餘戶,只抵越朝的一箇中縣,甚至不足崇州、海陵、海虞等大縣丁口的十一。

靖海水營的海船從明州府出發攻打晉安沿海,千里迢迢,來回一趟,最少也要五六天的時間。天晴時,站在夷洲島的西北角上,極目遠眺,甚至能望到閩東沿海的岸山與島嶼。佔了夷洲島,以夷洲為基地,對閩東沿海形成夾擊之勢,擾襲海船能晝夜往復,捕捉戰機更為有利。

此外有了夷洲島為基地,淮東的海上貿易,就可以延伸到南洋去。

夷洲置縣後隸屬泉州府管轄,此時算是宋家的控制地,且不管宋傢什麼態度,夷洲是淮東近期所勢在必得的,只待靖海第二水營休整完畢,就會掩護崇城步營攻打夷洲。

當然,攻陷夷洲之後,要怎麼經營夷洲,除了作為水營基地以及海上貿易銜接南洋的跳板外,要不要立時大規模的遷民經營夷洲,淮東內部還有很大的分歧。

不比近些年才拋荒的昌國諸島,開墾起來相對簡單,也沒有那麼多的瘴癧之地,夷洲島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徹徹底底的生蠻瘴癧之地。開墾的難度,更是遠在鶴城草場、西沙島之上,開發的成本自然也是極高。

不過隨著淮東冶鐵能力的激增,往夷洲大規模遷民墾荒,倒也不是絕無可能之事。

淮東對流民、難民的安置能力,主要直接發應在兩樁事上,一是米糧、二是冶鐵。最終淮東能控制丁口以及米糧、冶鐵,又直接反應出淮東的軍事潛力。

有淮東錢莊之後,可以支借銀錢大規模、大躍/進的發展冶鐵工場。林縛對今年崇州、山陽兩地制定的增產計劃是要求毛鐵產量要達到五百萬斤、精鐵產量要達到兩百萬斤。

相比較淮東今年的毛鐵產量,供給劉庭州五萬斤毛鐵,僅佔百一而已,但在劉庭州看來,五萬斤鐵很不簡單。

要是將山陽縣排除在外,將淮安府諸縣收羅一空,怕也只能找出兩三萬斤存鐵來。

李良在旁邊聽了眼饞,心想紅襖軍要能有五六萬斤鐵,要該多好?也只是心裡想想,畢竟還沒有正式接受朝廷的招安,再說接受朝廷的招安,朝廷與淮東又怎麼可能不防備紅襖軍,哪可能動輒供給數以萬斤計的鐵料?

在宿豫西北,紅襖軍在汴水窄處搭設了一座棧橋,可以渡河進入淮陽境內,馬蘭頭早帶隊在汴水西岸恭候,也算是態度甚恭。

紅襖軍雖說以劉妙貞為首,但畢竟是女流之輩,諸事有很多不方便,馬蘭頭實際主持更多的軍政事務。馬蘭頭在紅襖軍的影響力與地位,實際不在劉妙貞之下。

劉庭州前三回進淮陽,馬蘭頭客氣點,到城門口相迎,今日到汴水河畔相迎,顯然是衝著秦承祖而來。

劉庭州心裡暗歎,淮東暗中給紅襖軍輸送米糧之事,他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多少知道大體的情況,他眼下只希望紅襖軍諸將能改邪歸政,為朝廷效力,不要給淮東徹底的拉攏過去。

難民主要往汴水以東地區疏散,經過近半年時間的恢復,淮陽城多少恢復了些元氣。城池也修繕過,不過都是夯土而築,在太陽下,閃著白光。

這些閃光讓城池在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