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3節 (第2/4頁)

加入書籤

往徐州。

流民軍暫停對徐州的攻勢,在徐州城東南開啟一個口子,好讓嶽冷秋率長淮軍從徐州撤出。

流民軍也迫切想得到徐州城,甚至將泗水西岸、徐州地東南角的雲龍山營寨暫時讓出來,給長淮軍進駐,以便長淮軍能更快、更安心的從徐州撤走,之後才好坐下來慢談招安的事情。

陶春一到徐州,便受命在雲龍山對岸的大廟崗結營紮寨。

八月上旬,長淮軍開始從徐州城撤出。八月十日,長淮軍殘部一萬兩千餘兵馬,楚王府及徐州東撤官民兩萬餘人,就全部從徐州撤出,進駐泗水東岸的大廟山營寨。

流民軍也於這一天進駐徐州城。

流民軍暫時還沒有能力封堵宴山的泗水決堤,但將西南角雲龍山與鳳凰山之間的圍壕掘開。從宴山決堤傾洩出來,在徐州平原低嶺裡咆哮肆虐的泗水河大水,得以從徐州西南的低窪地帶流走,匯入西南六十里外的汴水。

徐州城裡的淹水才得以徐徐下降,一天一夜之後,積了厚厚淤泥的街巷才全面露出來。

徐州城裡一片狼籍,與廢城無異,需要好些時日整治才能恢復元氣,但給大水浸泡了三個月之久,城牆還巋然不動,可見徐州城之堅固,實可稱得上中原諸城之首了。

徐州城易主,算是雙方坐下談招安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然而流民軍對官兵依舊抱有強烈的戒心。

嶽冷秋東撤後,仍有數萬平民留在徐州城裡,不肯背井離鄉,棄故土而去。

劉安兒率萬餘精兵進駐徐州之後,首先做的就是將城中平民驅趕出城來。又重新佔了雲龍山營寨,駐了一部精兵,與東岸的長淮軍對峙,防備長淮軍回渡泗水,偷襲徐州。

當然,當前形勢下,對徐州流民軍威脅最大的,不是撤到東岸的長淮軍,而是在睢寧養精蓄銳的江東左軍。

付出這麼大的傷亡,長淮軍能堅守徐州達半年之久,意志已經是難得的堅定。脫困渡河到泗水東岸,求戰意志反而鬆懈下來,極需要時間休整。無論是體力,還是作戰意志,還是物資準備,短時間都沒有能力渡泗水反攻徐州的。

劉安兒也是知兵之人,與已成疲軍的長淮軍不同,江東左軍才是真正的新銳之師。

要不是林縛率江東左軍從睢寧進窺徐州,劉安兒又怎麼會輕易接受招安呢?

接受招安不難,卻非沒有條件,也不可能給朝廷拿招安的幌子牽著鼻子走。

劉安兒開出的條件是在徐州立藩鎮,將西面的虞城、淮陽,南面的濠州、泗州、睢寧、宿豫,北面的沛縣、滕州、濟寧,東面的邳縣、郯城、沭陽等二十一縣,從原郡府劃出,併入徐州治下。

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開出這個價碼,還要有這樣的實力才成。

劉安兒所劃出的區域,差不囊括了淮泗地區的四府,其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不是徐州,而是給江東左軍佔據的睢寧。

之前,劉妙貞、馬蘭頭就從泗陽、宿豫撤出南線的主力兵馬,在睢寧西北的青龍崗立營紮寨,構築新的防線,備有兵馬兩萬餘人,精兵比例超過一半。

八月上旬,在如願佔得徐州之後,劉安兒則騰出手來,不斷的將徐州外圍的兵馬往南調。到八月中旬,流民軍在青龍崗的兵力就增至八萬。流民軍圍徐州的主力幾乎都轉移到睢寧來。

****************

睢寧城依舊以顧嗣元所部為主,江東左軍的大營設在睢寧城外東北角的一座黃泥崗外,依城背水,連營如雲,守住睢寧城與泗水河之間的空檔。

流民軍小動作不斷,陳韓三也陸續從沭陽南面的窄橋撤兵。

陳韓三部逾兩萬兵馬,悉數撤入沭陽北面的郯城,被圍達三個月之久的沭陽,終於在八月上旬解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