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節 (第2/5頁)
主要內容:“從二月下旬起,青州地氣回暖,河流開始解封,燕胡騎兵主力在三月之前就從青州、臨淄等地撤出,退到朱龍河北岸。青州此趟遭難甚重,青州上書江寧的摺子以‘毀家亡戶,不計其數’八字形容之,欲在朱龍河南岸築防壘……年前所憂之事,怕是無法避免。”
林縛接過一摞文牘,這些都是宋佳整理出來關於青州訊息的匯總,他手裡停在案臺上,半晌沒有落下來。他一直都擔憂青州軍採取外線防禦的策略,將防禦重心移到陽信一線去。
黃河潰堤後,舊有河道就廢棄不能再用,在山東北部,主要奪取朱龍河等河的水道入海。朱龍河水勢大增,成為陽信城北面,山東與燕冀的天然分野,也是青州防禦燕胡駐燕南兵馬南侵的天然屏障。
以陽信城為核心,沿朱龍河南岸廣築防壘,形成密集的城寨防線,駐以重兵,能有效遏制騎敵穿插滲透。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投入大量的資源築壘、需要青州軍有相當的出城野戰能力外,還就是要有足夠經營這條防線的寬裕時間。
林縛翻看青州上書江寧摺子的抄文,很顯然青州是想趕在冬季之前、在燕胡下一波越境南侵之前,利用七八個月的時間築成陽信-朱龍河防線。
很顯然當前形勢對青州是極不利的,青州軍實力孱弱,從根本上缺乏執行外線防禦的能力。
淮東一直建議將朱龍河南岸到臨淄的民眾悉數南撤,形成南北縱深達兩百里的清野緩衝區,在陽信與臨淄之間建連續的防壘,則能最大限度的限制燕胡騎兵向青州方向的滲透作戰能力。
淮東的建議既不為青州接受,而江寧那邊一直都是外線築壘防禦的思想甚囂塵上。
淮東在戰略上已經選擇徹底放棄青州,但顧悟塵、顧嗣元畢竟是君薰的父兄,也是盈袖的叔兄。雖說彼此已經撕破臉徹底決裂了,但一旦青州接下來陷入異常糟糕、兇險的形勢裡,依舊會有諸多扯不清、理不斷的糾葛浮出來。
說不定張玉伯、林庭立等人到時候都會站出來替青州求情,請淮東援救青州,到時候林縛完全不講人情拒絕,大家臉上也不好看。
林縛這次留在浙南督戰,實際上主要也是想眼不見心不煩的逃避掉可能會有的糾葛。
林縛很快的將有關青州訊息的文牘翻看過去,即使是御營司發過來的問策專函,也丟給高宗庭負責擬復。
高宗庭、胡致庸對青州事都保持沉默、不出聲議論,林縛從案頭拿起另一份文牘,示意宋佳繼續說下去。
“新帝登基,三月中旬在江寧開恩科,各地舉子陸續聚首江寧,倒是先惹起一出聯名請斬張希同的好戲,”宋佳說道,“要求嶽冷秋辭相的聲音也很洶湧……”
“張希同早該斬了,但嶽冷秋還是要保啊!”林縛輕輕一嘆。
雖說淮東與嶽冷秋明爭暗鬥了好些年,但不得不承認,嶽冷秋對軍事還是有自己一套見解的。江寧諸相,陳西言、程餘謙、王添,包括林續文在內,對軍事的理解都很有限,江寧政權當前的核心任務,就是應對南北兩面的戰事。
將嶽冷秋踢出中樞,很可能會讓陳西言、張晏、程餘謙、王添、劉直等人在南北防務軍事上亂指揮一通,鑄成大錯。
雖說讓嶽冷秋留在中樞,淮東會受來自於他的制肘,但嶽冷秋為了維持自身的利益,也會想盡方法使南北防線穩定下來。
從這一點上來說,讓嶽冷秋留在中樞,是利大於弊的。
除了舉子聯名請斬張希同的事情外,江寧在相對平靜的海面下也潛藏著其他洶湧的暗流。
由於擔任寧王府衛營指揮使而獲新帝信任,最終出任御營軍都統制的謝朝忠,可以算是江寧城裡權柄在握的新貴,至少在江寧,名勢不在林縛這個淮東侯之下。
謝朝忠隨新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