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7章 閣樓之辯(下) (第2/4頁)

加入書籤

,只是受陸斌影響日久,能清楚認知道,現狀的不妥——至少百姓的擔子不可以再加重了!

而王陽明老先生是學老了儒,做老了官的人,他十分清楚陸斌想要表達的意思,因此,他立刻陷入了沉思之中。

王先生是儒家現今流派看來離經叛道之人,可同樣,他也是儒學宗師級人物——對儒學沒有深刻的理解,能離經叛道?

作為儒學宗師,他太瞭解現今儒學的狀況,絕大多數年老的,不惑之年的老者,他們沒有改變的動力,希望維持現狀,希望透過繼承的方法,令自己子孫後代都透過儒學,成為進士,這樣家族就可以長盛不衰了。

這其中就包括了天下人讚譽的李東陽李閣老,他們能夠做到八股文模組化,樣板化,他們只需要家族有進士就成,他們既不希望家族能夠出現下一任首輔閣老,也不怎麼希望家裡出現通透儒學,妙筆生花的人才。

所以,當今的翰林院,常常出現那種被模板套住的呆子,能夠做事的人,則越發的少。

年輕有為的,願意為心裡抱負付出行動者,即便拿出了成績,做了一番事情,也沒有辦法上升。

而有家學淵源的,有恩親故舊的,則上升的格外快速。

如他王守仁,正是這一份與李東陽的恩親故舊,所以到了哪兒,也備受人尊敬,實際上人家葉門清,你王守仁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調走轉正了,與你關係打好一些,有機會拉弟兄們一把,才是實打實的好處。

......但這是不能夠被談起的話題,即便高位者必然清楚現狀。

因為既得利益者,根本不會容許有人去撬動這個根基,除非一兩任破釜沉舟的首輔,再加上一名能夠在位三五十年,手腕強硬又矢志不渝的皇帝,這件事情才勉強能夠辦到。

“我不得不承認,你說的有一定道理。”王陽明在思考了一會兒之後,立刻收住了心思,而且在說出內心想法的同時,又道“可,這是一件現在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我在嘗試開拓新的道路,何嘗不是在打破這種桎梏呢?陸斌,你以後一展抱負,試一試的時候,我一定會好好瞧著。”

“先生,我也只是一名閒人而已,聊一聊還行,可叫我去施為,我寧願做一個閒散之人啊!”

“不,你不會,這一點,我非常確信。”

“先生如何斷定?”

“世人都曉文王好,周禮何曾恢復了?農桑耕田不見多,王公貴族不見少。”王陽明用一句自編的好了歌回答了他。

陸斌差點沒跳起來!

好在下一刻,他後知後覺反應了過來,王先生大機率說的是他不同於這個時代的思想。

朱厚熜並沒有聽懂兩人之間的啞謎,他只是覺得這句詩,既生動,又諷刺,似乎還在提醒自己一些事情。

他認為,王陽明先生這是在用詩的方式提醒自己,眼中不僅僅是讀書人,應當還要有王府,有貴族以及一切大量持有土地的人。

這不禁讓他想起,自己四歲時,因為劉六劉七之亂,造成百姓生計困難,而在王府中向方正巒提出的問題。

那個非常敏感,關於土地的問題。

方正巒自然對這個話題沒有半點回答的心思,他自家也有不少田產,這是供應方家人能夠讀書的資本,所以他不敢正面回答世子的疑惑。

但朱厚熜始終記得當時講這個話題聊起來時,陸斌與自己交流的場景,以及後來見識到流民幾乎卑微如塵埃的場景,之後他便再也遺忘不了這個問題了。

“先生認為,怎樣才能夠做到,讓土地真正歸屬於百姓,而不只屬於王公貴族以及讀書人。”

王陽明聞言,直接怔住了一兩秒,他接著又直接來了一句與方正巒幾乎沒有什麼不同的話語“唉,如果你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