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章 懷疑 (第2/3頁)

加入書籤

著母親參加葬禮時眼眶通紅卻沒有哭,他認真地跟林晚吟說,他將來要從軍,要努力守護每一個家庭的完整,要帶領人們重新奪回曾經的家園。

後來他做到了,但又沒做到。

從上學開始林承旗就一直佔據著別人家孩子的這一身份,特別是他父親去世之後,更是遙遙領先,就像是天賦全部被激發了出來似的。他努力上進,謙虛良善,出類拔萃,周圍從來都是讚歎,以及期望。

林晚吟知曉自己兒子的抱負,於是她不遺餘力地引導、幫助,看著孩子越發高大,越發強大,也越發,離她更遠了。

林晚吟曾邊織著衣服邊對朝歌,不對,用自言自語可能更好,她說,“我對承旗有很大的期望,但後來就成了擔憂。這孩子在我面前總是一副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模樣,但我是他母親,能看不出自己兒子心裡藏著事嗎?打的仗越多,他腦中的弦就繃的更緊。

我知道,他是想每次做的更好,保住更多戰友或民眾的命,他是指揮,肩上承擔的東西本就比旁人更多,更何況大家都無條件地相信他,這本身也是一種壓力。

我安慰自己都是職責所在,承旗既然走在了這條道上就該一直往前走,我也承受得起有朝一日他可能提早比我離開的結果。

不過大抵還是我太雙標自私了,以前別的戰士犧牲時旁人說幾句風涼話也是有的,而我會言語正氣地安慰家屬,可後來輪到自己卻忍不住了,還跑去對方那兒找事,說了一些很刺耳的話。

……現在想想,當初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是當事人,大概永遠無法體會那種如心絞的悲痛……”

林晚吟那會兒自顧自地說了很久,朝歌覺得對方不是想傾訴,而是在發洩。

在朝歌看來,林晚吟和林承旗就像是被名為責任與擔當的繩子長久束縛著,一個是心甘情願,一個是搖搖欲墜,最後被感性佔了上風。

人不可能永遠保持理性,林承旗她沒見過不了解,聽來是個責任心很重的人,同時也很“執拗”,否則怎會因為一個無理取鬧的人而失了大局。

有時什麼都想要就什麼也得不到。

林承旗明明知道帶著人離開才是正確的,可偏偏又折了回去,在朝歌看來簡直無比愚蠢且自大。

可後來年歲漸長,秦朝歌偶爾想起這事的時候,不知為何總有種分裂感,就好像,對方是故意順著死的……

秦嶽和林晚吟都說過,光腦中也有人物生平記載和影片,林承旗是公認的富有理性足夠冷靜的軍事家,幾廂結合,就算如林晚吟所說對方心裡壓著事,但也不至於會轉變這麼奇怪,一個擁有大局,久經戰場的人,怎麼會因為她人的三言兩語就“失了智”呢?就那個女人也配影響軍方的決策?大是大非面前那些埋怨還真算不得什麼。

而且林晚吟和秦嶽這倆人都有單獨跟她講過他們自己所知道的那個林承旗,其實對比起來是有些出入的,明明兩個都是最熟悉林承旗,和其關係最親近的人,怎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秦嶽認為林會做出返回的舉動是奇怪的,而林卻覺得是正常的。

起先朝歌以為是林晚吟和兒子聚少離多的緣故,不大理解當事人的變化。可後來螢幕上看到林承旗的一些過往戰鬥指揮時,這人好像又確實如他母親所說,在儘可能地顧及所有人,理性中帶著人味兒,在乎生命,忠於責任,職守護之意。

可從秦嶽的話來看,林承旗是人味中帶著理性,他明白何為取捨,何為最適當的選擇,不可能為某個人而放棄一片人。

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極大的轉變,特別是關於生死,所以秦朝歌有了一個很大膽的猜測,當然她希望自己是錯的,而不是林承旗……真的選擇了“自殺”,要不然很多事都會顯得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